第二十七章 出嫁(1 / 2)

廷玉未晚 与花辞 1849 字 2个月前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陈宋两家结秦晋之好,宣德帝对此表示祝贺,陈方豫和宋玉致才子佳人,在金陵城里也渐渐传成佳话。

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陈家给的聘礼很体面,可见侯府对这个婚事也是相当满意。

宋玉致出嫁的那日,是四月初六,喜娘说日子好人好,天气也好。

昏礼在傍晚,这一天万里无云的晴朗。

宋府的长廊下坠着锦红的绸缎,大红灯笼高高挂,邻里的夫人也都领着孩童过来凑热闹。

这样喜庆的事情,旁人瞧了也为他们开心。

小刘氏带着宋玉晚到宋玉致的闺房,她眼圈有些红,毕竟女儿出嫁,以后再不能时时刻刻见到了。

宋玉致见状,眼睛也红了起来。

喜娘忙安慰道:“新娘子可不能哭的哟,新郎今日骑着高头大马来接您过门,妆若花了便不好看了。”

宋玉致点点头,秀致眉目看向小刘氏:“阿娘莫担忧,女儿嫁了也终究是您的孩子,更何况我惦记晚娘,定会常常回来看您。”

小刘氏笑着点点头,应道:“阿娘明白的,你嫁过去好好的,陈家书香门第你不必害怕。”

前世宋玉致嫁人的时候,宋玉晚的记忆已经不甚清晰。

宋玉晚走过来,拉起宋玉致的手,低声道:“阿姐莫怕,大姐夫会照顾好你。”

“好。”

宋玉致握紧了她的手,还没等多说几句。

喜娘便过来说:“吉时快到了,喜帕该盖了。”

她给宋玉致盖上了盖头,至此一方天地终于被喜庆的红所掩盖。

一方墨黑的眼眸里,倒映着喜帕的红,盛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方豫,他会喜欢她的吧?

今日陈方豫穿着一身喜服,红色深衣将他衬得更加潇洒俊逸,束发的玉冠在黄昏时分下显得越发温和。

长身玉立,翩翩佳公子。

宋玉致由喜娘搀扶出来,回身对着宋府大门行礼。

自她出来的那一刻,陈方豫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已经快停止。

今得致娘,如此幸事。

宋玉致进了轿子,他则骑着马走在前面。

宋玉晚站在宋府门口,看着渐行渐远的花轿。

“晚娘不必忧心,方豫兄是好人。”

宋言站在身侧,他知道宋玉晚平时顽皮捣蛋似乎什么也不放在心上,而实则心思最为细腻。

宋玉晚叹了口气:“世人容易分清好坏,却不知良人才最难寻,我只盼着陈方豫珍惜着阿姐真心就行。”

前世所经历的东西,今世再来一次,宋玉晚不是怕宋玉致嫁给陈方豫,她只是怕宋玉致受委屈,她窝在倚桃小园里,遣画影去陈侯府陪着阿娘参加婚宴。

今天大约是金陵城里难得热闹的一天了,城内两大世家联姻,司空大人嫁女,侯爷公子娶亲。

宋玉晚真的担心得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华灯初上,宋玉晚仰躺在床榻上,胃因为晚饭没吃而抽抽的疼,她的目光平静而涣散,直到有人叫她。

“今日你姐姐结婚,你怎么不去?”

宋玉晚侧头,来的人是韩世宜,他正一脸兴味的瞧着她。

“你又来做什么?”

对于韩世宜来宋府越来越放肆,闲散如自家后院的行为,宋玉晚并不想多做评价。

韩世宜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冷茶,淡淡道:“我知道有个小丫头定会在胡思乱想,所以我就来了。”

宋玉晚淡淡地看过来,说道:“郡王如此闲暇吗?”

“你这丫头真不识好歹。”

韩世宜也不恼,他对待宋玉晚似乎难得脾气好:“方豫和金陵其他纨绔大相径庭,你担心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宋玉晚闻言却笑了:“今日是奇了怪,一个两个的都跟我打包票说陈方豫好。”

“再说了,和你这样跋扈的郡王关系不错的人,我恐怕更加的不放心了。”

韩世宜沉默良久,他走到床榻边,居高临下的看着宋玉晚,说道:“我一直以来都想问你个问题。”

“你究竟是如何肯定陈方豫会对你姐姐不好呢?”

宋玉晚愣了愣,没料到韩世宜突然这样问。

她撇过头,回避道:“我并非肯定,只是贵族公子恐怕不懂人心可贵,我只是……担心我阿姐。”

韩世宜知道宋玉晚没有说实话,他其实只是猜测,从一开始宋玉晚在宛城城郊看到他,到现在,他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晚娘,那你为何恨韩延钰?”

韩世宜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很平静,连语气也没有起伏,仿若这是个很平常的问题。

宋玉晚陡然听到,心里一紧,韩延钰……

“恨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她假充平静的回答里充斥着刻骨的情绪。

韩世宜脱了鞋袜,上了床榻,将微微颤抖的宋玉晚抱在怀里,发觉她怕的牙齿都在打颤。

“滚。”

眼泪顺着她的眼角流下,她低声对他说。

“和我说说吧晚娘。”

韩世宜的声音带着蛊惑意味:“把你的秘密同我说说,或许我会帮你的。”

宋玉晚咬紧牙关,摇着头,半句话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