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荣说完,见众人皆不言语的看着自己,心头顿时有些打鼓,小心翼翼的请示虞煜:“不知殿下觉得此计如何?”
没想到他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虞煜的回答,要不是注视在身上的目光一直都在,他还以为自己被忽视了,正打算悄悄抬头当自己没有说过此话之时,却听在他献策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虞煜问道。
“请问温将军是从哪里得到的《风物志》,缘何会对百濮境内之事描绘得如此详尽?不知可能借给孤一观?”
不是在讨论对付百濮的事情吗?怎么话题突然转移到藏书上了?
温荣疑惑的抬头,却正对上虞煜饶有兴趣的目光,其他臣子同样也是兴致勃勃的看向他。
没办法,要不是听温荣此言,他们还真不知道百濮女君和部族首领间还有这种往事,如若此言非虚的话,倒是值得去利用利用,不过将其灭国他们倒是不想,挑起内斗让他们无暇他顾就行。
“……就家传的,只是当初离开上京的时候有些仓促,在青州的日子也多为悬心,一直没有来得及将它整理出来,殿下若有兴趣,待我修书一封带回青州,让犬子送来即可。”虽然疑惑他们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温荣还是谨慎的回答了虞煜的问题,只是说话的时候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这书到他这辈确实算是家传的,但实际是他爷爷那辈不知从哪里打劫过来的,绿林出身不喜文墨,劫到家中就随意搁置,他也是闲极无聊才从一堆破烂中将其翻了出来,读过之后便束之高阁了,如今见太子感兴趣,断没有不献上的道理,还可借机让儿子前来效力。
“那孤就谢过温将军了,不过你也别担心,不白要你家藏书的,万书阁抄录完毕之后,自会将原卷奉还,你闲暇之际,也可到万书阁五楼中挑选几本没有流传在外的典籍,让阁中人为你抄录之后带回家中翻看,这也算……”虞煜想了想,接着说道,“知识共享吧。”
“多谢殿下恩典。”温荣虽对典籍不感兴趣,但也知世家大族对此多有看中,五楼都是太子属臣和锦州世家贡献的藏书,比他一本《风物志》贵重不知几何,虽是抄录本,但也是当世难求之物,眼见虞煜并没有对自己让儿子前来的事情提出异议,当即欣然应允。
只是依旧不知太子对他的献策有何看法。
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虞煜紧接着就说道:“将军此计甚妙,只是不得为之。”
“不得为之?”温荣更疑惑了,对待这种敌国难道不该是一灭了之吗?怎么还能不得为之?他本以为大小国之间就和他们山寨的倾轧一样,现在看来,好像又有些不同。
不过他向来好学,也不怕别人因他寡知而耻笑,当即就向虞煜询问了不得为之的原因,只要弄懂了其中的门道,他以后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