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1 / 2)

>

关于迁军一事,就算虞煜不提,他们也会主动进言,如今一听虞煜主动提及,再没有不答应的了,若是要拿下中原的话,历州的位置可比锦州好太多了。

只是,锦州位置特殊,外有百濮虎视眈眈,内有见风使舵的世家大族,若是他们的大军一旦撤出锦州,这二者必会趁着州内兵力空虚之时卷土重来,虽锦州之上多有利器加持,但也抵不住他们里应外合之力,而那时他们的大军又身处历州,前来援助又要数日之久,只怕赶到锦州渡的时候,自己手中修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已经开始防御自己了。

历时三年的精心图治之地,一朝转手于他人,这是想想都接受不了的事情,更何况他们来日打天下,还需要锦州的矿山和粮仓来维持大军的用度,还有在太子手中才出现的学府、书籍和造纸术,也是今后他们在中原立足的一大根本,眼看人才和钱财都即将转化,哪能拱手送人。

迁军历州是势在必行之事,但锦州的安稳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可以重回中原喜悦中清醒过来的众人,又开始冥思苦想可以在大军离去后依旧能让锦州维持现状的方法,只是想来想去,都觉得州中世家易矣,外敌百濮却着实难除。

虽然对方在上次战败后就再无动作,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觑觎锦州之心不死,一旦他们将重心放在中原,对方趁虚而入必是定局。

得找个一劳永逸的法子,让他们无法再对大雍出兵。

“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因姜泠此去只点了韩破山一将相随,骂人不如其难听的温荣就留在了锦州,现也坐在武将之列听令,见群臣对百濮有些束手无策,想起以前从家中藏书上看过的百濮风物,忍不住出言献策。

“不知温将军有何妙策?”

见温荣发言,虞煜和群臣都来了兴致,虽然都明白一般说“不知当讲不当讲”的话大多都是不当讲的,但抵不住他们好奇太子妃的部下会献上什么样的计策。

“我年少时曾在一卷《风物志》上看到过有关百濮的描述,他们虽然共推女君为主,但其中大小部族林立,分管自治,很容易滋生出不臣之心,我看的那卷书中就有女君为了稳定政局,曾十日内以谋鸠杀大小首领数十人的记载,双方矛盾源远流长,只是百濮的女君一直牢牢掌控着兵权,而各部族又因文化和信仰不同,互不往来,导致他们一直无法形成联军对抗女君,若我们能派人去以重金为诱,串联部族们一起反抗女君,百濮必定陷入内忧之境,再无暇对外出兵,若觉得到此还不把稳,我们还可趁着他们内斗之际,派兵突袭将其一网打尽,直接将百濮也纳入大雍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