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似乎看出来朱筱的努力有了成果,有意识的提问她,间或夹杂汉语,速度放慢,很有耐心的等她回答。
而朱筱的同桌,那个后来关系不错的女孩就在边上悄声提示和鼓励,朱筱居然就开口回答对了,得到老师的夸赞和同桌的加油,慢慢地有了自信,不再害怕英语课,不再觉得上英语课回答老师的提问是个负担,而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渐渐地,朱筱的其他功课也跟了上来,从原来的全班倒数第几名垫底的还是与他们同时考来的老乡到了全班的中等水平,尤其英语从原来的怕于开口到现在的张口就来,己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了。
而她的语文水平从来就是同学中最好的,到了这里也毫不逊色,除了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读之外,她还参加学校的文学社,经常写稿子,诗歌、散文兼顾,从此没有了自己比别人笨的感觉,只是觉得自己以前太压抑,没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而到了这里基础虽然差点,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和其他同学比翼齐飞,没有理由自卑胆怯。
此时的朱筱还有一个不为人道的小秘密,就是早在上初中的时候,班里就有几个暗恋她的男孩,暗地传纸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是比较含蓄,只说要和她做朋友。
朱筱只当他们开玩笑,不以为意。
有一个外地借读的男孩相貌清秀、成绩十分优异,从初二转学过来到另一个班,不知怎么的看上了独来独往、从来不和男生打交道的朱筱,开始对朱筱暗生情傣,经常到朱筱班里找他表哥来玩,在门外大声喊他表哥的名字,有意无意的引起朱筱注意。
而朱筱却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那个男孩的表哥大笑着当朱筱的面戳破那个男孩叫自己名字的真正用意后,将朱筱和那男孩都弄了个大红脸,却开始若有若无的交往,上学放学一起走,却朱筱从来不和他们说话,只听着他们在她身后说笑话,自己憋着笑憋得肋巴骨都疼了。
后来他们渐渐地说过一些话,都是当着男孩滑稽幽默的表哥说的。
到了初三,朱筱和他成了同班同学,男孩就坐在朱筱后边,经常当着班里同学的面影射着被班里贪玩的同学影响得对学习似乎有点漫不经心的朱筱说些讥讽鞭策的话,暗地里却对朱筱偷偷写纸条说一些让当时表面上十分开朗实际上胆小自卑的朱筱心跳的话。
朱筱也觉得似乎和他有点情投意合,只是由于两人都很羞涩,也想以学业为重,不想为儿女情长耽误考试,始终没有说破,也没有单独和那男孩有什么接触,只是偶尔写写纸条,说一说学习和生活上的事。
临毕业前一个多月,那个男孩给她写了一封长信,先是对她当头棒喝,戳破班里虽然有人表面上对她很好,实际上是看上了她的“花容月貌”
,只想和她玩而不是真心对她好的所谓”
真相”
,最后终于忍不住对她表白了爱慕之情,说他说这些话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嫉妒,说自己十分喜欢她,也希望她有个美好的前程,不要为别人表面上的喜欢和吹捧弄昏了头脑,上了他们的当,耽误了考试和前程。
并说希望自己的善言能让朱筱清醒过来,好好学习,看清谁才是对她最好的人,谁才是要让她身败名裂的罪魁祸首......随后说自己要十分努力要和她比翼齐飞。
那封信让朱筱看得面红耳赤,心跳如鼓,还没有来得及答复他,他却因了借读的亲戚和家人发生矛盾、不得已缀学回了家,临走和朱筱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顾上说。
等她上了重点高中,那个本来十分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男孩无奈中到别处接着上了一年初三,来信说自己将她当作前进的动力,信誓旦旦地要和她同入一学。
但最终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考上,只能到他们家乡所在的县里上普通高中。
三年时间里经常给她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对她的仰慕似乎更深。
朱筱似乎觉出了自己肩上不但担负着自己的希望,也担负着别人的希望,学习就更加用功,同时还要不断地给他写信,以资鼓励,用以报答他当初对自己的厉言激励和敬慕。
所以她的学习动力一部分来自自己的好学上进、想要有所作为的秉性,一部分也是来自想对那个男孩起到表率作用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