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阁罗凤显然更加担忧太和城的形势。
他看到山上的唐军并没有所行动,等了一日之后便直接撤兵离开。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猜出来了唐军的计策。
他们就是想要把自己吸引在这里,从而趁机拿下太和城。
这一点不难理解。
唐军损失过半,到了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
恐怕不少人已经吓破了胆子,不敢出战。
要不然的话,唐军到现在怎么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
只是阁罗凤并没有太过于着急,撤军只是缓缓而行,就是想要看看唐军追不追。
结果没想到一天的时间,山上的唐军一点动静都没有。
阁罗凤心中不由的暗呼一声可惜。
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太和城被拿下后路被断。
他肯定要留在这里,把这部唐军彻底铲除。
如此一来,唐朝才没有余力再对南诏发动进攻。
只不过眼前战局如此只能放过这次机会。
到了第三日,李瑁终于等到了封常清派人送回来的消息。
他们在预设战场附近已经发现了吐蕃人的前锋部队。
李瑁得知以后大喜,当即便把李贞元叫到面前。
“我命令你带领五千人在前开路,千万记住如果遇到吐蕃军,不要浪战。”
“找到有利地形,建立防御,断掉他们的后路!”
李贞元也猜到了什么,当下毫不迟疑的说道。
“末将听令!”
于是当日唐军便动了。
李贞元充当先锋官,领兵在前。
而李瑁则是带领二万大军然后徐徐而行。
之所以要这么安排,那也是担心阁罗凤小心谨慎,在此地徘徊并没有走远。
不过他的担心是有些多余的。
在阁罗凤看来,唐军一直没有动静说明他们的粮食恐怕已经不多了。
不过现在救援太和城才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粮食不多,再加上太和城有可能被攻下,他也不愿意撤兵。
而且还等了一天。
料想吐蕃人应该已经安全,所以他这才放心离去。
此时的吐蕃人已经乱成一团。
他们的先锋部队已经到达了河边,面前是一条急流。
不过在河道之上只剩下了空荡荡的铁链条,原本的桥面此时已经看不见了。
他们面前是一个山谷地,从山上下来之后正好来到此地,呈喇叭形状。
唯一的通路便是面前的这条河。
渡不了河,他们就只能选择绕路走,问题是他们的粮食不多。
于是吐蕃主帅就把向导叫到面前。
“我来问你,这桥是不是你们毁的?”
那向导连连忙摇了摇头:“自然不是,这条大河之上只有两座桥,另外一座距离此地五十余里。”
“而且留下此桥也是为了方便大军后撤,所以我们自然不可能毁掉。”
吐蕃主帅伸手一指面前空荡荡的铁链条。
“那你来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面前这桥成了这般模样?”
向导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一时之间急得满头大汗。
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理由。
“或许是当地的部落担心自己遭到波及,因此才做下这等事!”
“将军莫要担心,我这就去找人伐木把这桥给铺起来。”
吐蕃主帅并不傻皱起眉头来看一下前方,并没有看到人的踪影。
但是他心里感觉此地恐怕要遭遇不测。
只是现在没有证据,于是他也只能让向导带人去伐木,准备做木板铺在桥面之上。
这么一耽搁就是两天时间,做好准备之后便开始铺桥。
一开始没有什么动静,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终于铺了大半。
原本到了晚上以向导的意思是暂时停工,明天早上铺完之后就可以通过。
可是吐蕃主帅心中担忧。
催促这些人,连夜将桥铺好,今天晚上就要渡河而过。
因为自己所处的地形非常适合伏击。
这万一要是个埋伏的话,不需要太多人就能够把他们堵在这里。
于是这些士兵只能趁着夜色继续铺桥。
一直到深夜时分,这才来禀告,说桥已铺好。
吐蕃主帅这才松了一口气,马上命令众人过桥。
而桥的另外一边。
封常清眯着眼睛看着面前的一切,在他身旁一名将领,低声说道:“封将军现在人家桥已经铺好了,我们是不是要动手了?”
此时封常清呵呵一笑。
“着什么急?等到他们上了桥之后,咱们再动手也不迟。”
旁边的将领皱起眉头来。
“如果让他们过了桥,到时候对付起来恐怕就难了,我们又没有办法及时将桥毁掉。”
封常清脸上露出自信的神色来。
“引火之物我们身上带的就有,等到一会儿他们先锋部队过来之后。”
“咱们先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点火毁桥。”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一下:“而且算一算时间,大军应该已经到了附近,我们能拖一时便是一时。”
“如果让吐蕃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肯定会撤离此地。”
“这样一来,我们的一番功夫就白费了。”
看他说的如此自信,旁边几人虽然脸上有疑惑,但是也并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他们心里面很明白。
吐蕃人数接近八万,如果人家选择转战,他们根本就没有实力留下对方。
所以等一等,如果能将这伙人给拿下。
那么也能够为他们的主帅李宓报仇了!
他们可没有忘了,李宓当时是如何坠桥的。
过不多时便见到桥头有火把晃动,看人数也有数百。
封常清看到之后,深吸一口气,开口询问。
“谁愿意带领勇士给我冲杀一波?”
这话一出,马上几名将领同时说道。
“我愿意前往。”
封常清轻轻点了点头,对自己身旁一人说道。
“那便是你了,马上去选五百人,悄悄给我摸到桥头去。”
“不过不要靠得太近,等到这边三波羽箭射完,你们马上冲杀出去。”
那人当即一抱拳。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