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难道朕看走眼了(1 / 2)

🎁网红美女,夜夜笙歌

既然有了这份心思,崔圆也开始积极起来。

筹集粮草什么事情根本不需要李瑁插手,他这边已经做得妥妥当当。

并且亲自准备兵马,做好出征事宜。

李瑁则是以运输粮草为理由,征调五万民夫两万唐军,率先出发,前往云南。

现如今李宓那边还没有动。

他现在必须要赶到云南,找合适的地点扎好大营。

如此一来,还能够让阁罗凤疑神疑鬼。

如果这家伙战略判断失误。

那么李泌就能够趁机渡海而战。

崔圆也不敢怠慢,亲自领兵二万,在前开路。

消息传来之后。

太和城中。

阁罗凤皱起眉头来看着地图。

“之前唐军在曲靖二州大肆破坏,我原本以为他们不会再从云南出兵了。”

“没有想到这一次,唐朝居然派出寿王来,总督运粮之事。”

“看起来他们是准备利用水道将粮食,输送给前方唐军。”

在他旁边占着一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

听到这话以后他便直接说道:“听说唐朝的王爷,都被皇帝看得很紧,他们根本都没有领兵的机会。”

“父亲曾经去过京城,可知道这位寿王是否擅长作战?”

阁楼风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不由得心中一动。

他想起来当初李瑁跟他说的话。

因此心中就是打了一个突。

难道说当时李瑁就判断出来南诏将来会有异变之局?

才会提前警告自己?

不过阁楼凤随后摇了摇头。

他这一次起兵反唐,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张虔陀欺人太甚。

一开始阁罗凤只是想要一个公道。

因为中原有句俗话说的好,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反了这一次将来低头认错,认打认罚。

虽然说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是自此以后,那些唐朝的官员也会对他们不敢肆意侮辱。

只要态度良好,一切都有挽回的可能。

可是万万没想到。

大唐这边一言不合,直接发兵来攻。

最后逼的阁罗凤没办法,只能转投吐蕃。

想到这里他便说道:“这位寿王从来没有带过兵,不过他在京城之中很是出名。”

年轻人开口询问:“很是出名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此人礼贤下士,属于贤王?”

说这话的时候,他声音多少有些颤抖。

阁楼凤扭头看了一眼。

“你是我的儿子,更是现在的南诏副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有害怕的心思。”

“因为在你身后是我们整个南诏,此战若是我们败了,那结果可想而知。”

年轻人赶紧躬身说道。

“儿子明白。”

这年轻人正是他的儿子凤迦异。

此时阁罗凤眯起眼睛来。

“这位王爷不足为虑,他出名是因为种田种的好,这种天跟打仗是两回事。”

“只是没有想到这次是李宓为主帅,我跟他交情不错,甚至此人能力不俗。”

“而且现在唐军又在集结,水军不用说他们定然想出海而战。”

说到这里他扭头对自己的儿子说道:“你马上去选出死士五百名,让他们架小船上面装有引火之物。”

“假扮成唐人的模样,三三两两,顺河而下,抓准时机烧了唐军水师船只。”

凤迦异当即点了点头。

“那我现在便去吩咐,如果一切顺利,唐军没了水师,他们的主力我们也打不过啊。”

阁罗凤咬牙说道:“到了如今这种地步那我们便派人,去跟吐蕃结兄弟之盟。”

“我们以下位而奉上,如此一来,帮助他们牵制唐军。”

上一次吐蕃就提出这个要求,但是被他断然拒绝。

他宁愿割让一些领土,也不愿意帮助吐蕃对付大唐。

如果这时候大唐那边派人过来安抚,他也就顺理成章,来个左右逢源。

结果没想到再次面对大军前来。

因此无奈之下,他只能答应这个要求。

否则的话凭借自己的实力是万万应付不了大唐军队的。

就在他们做着准备之时。

几封奏报同时送到了大唐的京城。

李隆基打开一看,眉头轻轻一挑。

“这十八郎居然赶到了剑南道,而且崔圆这边已经出兵策应。”

“看起来这是想要借用水稻运输粮食,如此一来,的确方便许多。”

“可是万一到时候被敌人袭击,粮食损失过重,这岂不是弄巧成拙?”

说完之后他又拿起来另外一份奏折。

这是光楚客送来的奏报。

说是李瑁离开之后留下了李泌在当地征集粮草,如今万事俱备。

李隆基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这李长源怎么跑到岭南去了?”

高力士在一旁说道:“李长源最早是对王爷在庄园之中的种植之术颇感兴趣,时常都会过去打听一二。”

“这次听说要种植新稻种,也赶去了岭南。”

可是李隆基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因为这个李泌他是很有印象的,小小年纪颇有才华,李隆基还当众夸过他。

只是李泌的祖上,曾经割据一方。

这让李隆基心中多少有些膈应,因此一时之间也没有重用此人。

没想到,他竟然跟李瑁搅和在一起了,当真是让人有些意外。

于是他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难道说朕看走眼了?这十八郎一直都是有大志在心,只是平时表现的低调。”

“现如今有机会掌权,所以想要一展所长?”

他这猜忌儿子的心思又上来了。

高力士听完之后,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若是此战能够获胜,对朝廷来说自然是好事,王爷也是需要返回京城的。”

“到了那时候,陛下可以详细询问,看王爷心中作何打算,也好加以应对。”

言外之意就是说。

不管李瑁在外面立了多大的功劳,将来回到京城之后,还是任他这个皇帝捏扁揉圆。

如果居功自傲,借机拉拢朝廷官员。

那就说明李瑁野心勃勃,只是之前戏演的好。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不管怎么说,李瑁可是在关键的时候让李隆基赚到了不少的银子,也解决了财政危机。

要不然的话,这一次打仗恐怕朝廷都给不出开拔的银子来。

而且高力士也觉得自己看人不会有错,至少李瑁平时表现的安安分分。



底部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