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鲜于仲通,李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脸上露出了与他年纪不太相符的沉重之感。
“此次南诏之战,皆因此人而起,朝廷没有施以严惩,反只是罢官去职。”
“八万大军损失六万,朝廷如此作如何向六万英灵交代?”
李泌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皇帝当到这个份上,恐怕距离天下大乱就不远了。
要知道隋炀帝杨广,一开始也是锐意进取之人,而且还协助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
结果呢?
到了后来贪图享乐,下了江南就再也没回来。
因此看到如今的局面,李泌瞬间便想到了隋朝,二世而亡,让人痛惜。
李瑁轻轻摇了摇头。
“朝廷之中的人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理解,只能说现在的局面已经不能用常理揣度。”
“这一次我身为大都护监管两道,负责给大军运输粮食,这差事压力不小。”
“是朝廷如今希望速胜,恐怕不少将领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我对此战并不看好。”
他也是实话实说。
李泌又叹了一口气,然后抱拳说道:“事已至此,王爷不用多说,我既然答应下来,追随王爷必定会竭尽全力出谋划策。”
“如今我心情有些烦闷,但要告辞,还请王爷莫怪。”
李瑁直接点了点头,“不用如此客气,恐怕咱们马上就要动身了,你也要提早休养好身体才行。”
听到这话李泌有些惊讶。
“估计岭南的军队还没有出发,王爷何故如此着急?”
这时候李瑁也没有隐瞒,将李宓说的话复述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泌沉默良久,叹了一口气。
“将无战心,朝无贤臣,如此情况之下,岂能获胜?”
说完之后他起身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不过走到门口的时候,李泌忽然开口询问。
“这两日马将军似乎是在整备人马准备远行,王爷这是打算做什么?”
李瑁呵呵一笑:“虽然说我们只负责押运粮草,但是对于南诏的山形地势也要有所了解。”
“毕竟此地地广人稀,到处都是大山,如果不熟悉当地的山形地势,运输粮草也困难。”
“所以我便让马璘提前带人出发,熟悉地形地貌以后,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安排。”
等他说完之后,李泌眉头微微一挑。
“王爷这是准备以攻为守?”
见他猜出来了自己的心意,李瑁淡然一笑。
“南诏实力不足,就算是有吐蕃援军,他们对于当地山形历史不了解。”
“如此情况之下,以攻代守正是良法。”
李泌不由的脸上露出惊奇之色。
他不傻,当然听得出来。
李瑁这番谋划早就开始了,只是现在开始动手罢了。
这让他心中不由的惊叹。
这位王爷做事情果然是滴水不漏。
当初在庄园之时就见到李瑁开始训练手下民勇。
到了现在,终于派上用场,这前前后后过去了这么长时间。
难道说李瑁早就猜测到有南诏之变?
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岂不是神仙在世,能够预知将来祸福?
越想李泌心中越是感觉非常复杂。
李瑁坏就坏在自己的出身上。
跟武则天有血缘关系。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唐的官员一谈起武则天都是十分的避讳。
要不是如此的话,李泌心中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当然他心里更清楚。
出身只是一方面,个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那问题就是,如今这种情况之下,李泌怎么看都没有李瑁的出头之日。
虽然说李隆基昏招频出。
但是大唐天下基本稳定,就算是乱,恐怕也要等上许久。
就是不知道李瑁能不能等那么长时间。
如果能等到,那就是自己找的明主。
要是李瑁按捺不住提前有所作为,以至于招致杀身之祸。
那他李泌也不用白忙活一场。
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当场答应的原因。
等他走后,李瑁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
“此人倒是颇像奉孝,只是比奉孝少了一些灵动之才。”
“考虑事情周全谨慎,这一点倒是有一些像文若。”
他说的奉孝就是郭嘉。
文若便是荀彧。
想当年荀彧举荐了郭嘉之后。
曹操一见如故,两人相谈甚欢。
按道理来说,像郭嘉这种出身寒门之人,跟荀彧这种世家大族的子弟是没有交集的。
但是郭嘉年少有大志,言及天下行事无有不中。
荀彧认识此人以后便觉得此人是奇才。
因此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之后举荐郭嘉,接替谋士之位。
李泌如今也是年纪轻轻,对于天下形势也是有了自己的判断。
哪怕是对此人没有用过望气术。
李瑁也可以肯定,此人有王佐之才。
若是有了此人相助,那就相当于多了一大助力!
随后李宓便开始训练人马准备出兵事宜。
而此时田里面的禾苗已经初长成,距离成熟也就没有多久了。
看眼前的样子,李宓筹集军需物资也需要数月之久。
禾苗成熟也不过就是半月即可。
于是李瑁趁着这段时间,做出了大量的便携军粮。
为了便于保存,他令人封存于陶罐之内。
这法子是来自于存储粮食之法。
法子非常简单,那就在陶罐之内燃一张纸。
火焰熄灭之后,趁着罐子还温热,便把东西放进去。
直接封口如此一来,粮食能够存放的时间更长。
虽然说古人不懂食物变质,其中复杂的化学变化。
而是长时间的摸索之下已经找到了密封之法。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粮仓之中储存粮食能够常年不坏的原因。
也是利用此法。
如此一来,也需要人制作大量的陶罐。
而李泌过来看了一圈之后,便又献了一策。
那就是在装粮食之时,将陶罐埋于粮食之中。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路上相互碰撞有所损坏。
而就在此时,水稻终于收获了。
李瑁亲自过去收割,结果让他喜出望外。
这水稻在相对缺水的地方种植,产量虽然低了一些,但是差别并不算太大。
至于地好地坏,产量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