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听到这话以后,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一行大师有什么条件?”
李瑁开口答道:“一行大师说此法可以惠及天下百姓,因此希望我能够降低布价。”
“如此一来进入隆冬之后,便再无冻死之人,做好此事便是大功德。”
等他说完之后,李隆基轻轻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好建议,这棉布要比麻衣穿起来好多了,可是造价高昂。”
“普通百姓如何能够买得起呢?”
这时候李瑁开口解释:“这倒也无妨,宫中所用的技法所纺织出来的不比质量上乘。”
“普通百姓用不了这么好的布,如此一来朝廷对外贸易不受影响。”
“百姓们也能够因此而受贿,唯一的难点就是要推广白叠子的种植。”
李隆基对于这种事是十分上心的。
他一心想要当个明君,不过自从泰山封禅之后。
这位皇帝就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已到达顶峰。
所以接下来便是享受的时候。
人一懈怠必然要出事的,只是现在李隆基明显没有意识到。
这时候就听李隆基开口说道:“这是好事,官服应该极力推广,如此能够让天下百姓少受些寒冬之苦。”
“也能够让他们与朕一起享受着盛世太平!”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
“事情是你来提的,你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一听这话,李瑁心中警兆大生。
他当然知道李隆基一直都对李亨不满,时时提防。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亨在军中势力不小。
现在他可不想掺和到太子之争上。
所以接下来马上就要出事了,所以这时候他应该耐心等待机会才是。
因此李瑁摇了摇头。
“此事乃是一行大师提出来的,儿臣这段时间诸事繁杂,没有时间考虑。”
这话让李隆基很是不满。
“怎么说你是皇子,怎么能够对惠及民生之事不上心呢?”
不过他也就是这么一说,并没有上纲上线,随后转换话题。
“如今元宵节已经过了,你这边准备一下赶往岭南吧。”
“这一次一定要珍而重之,把那新稻种给种出来。”
“如此一来朝廷推广白叠子难度也小得多。”
李瑁连忙点头应下。
就在此时他的面前出现文字。
【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这皇帝一点感觉都没有,真不知道前半生是怎么过的。
】
【很多人不都这样吗,前半生英明,后半生糊涂,真是可惜了大唐盛世。
】
【其实这个事情还要愿云南太守张虔陀,要不是他在当地乱搞,也不会出事。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上行下效的事儿。
】
【我就是想知道这位寿王到底想要干什么,他能不能把占城稻给种出来?】
【我觉得应该可以,这位王爷做事情还是挺靠谱的。
】
【你们有没有觉得他一直在防着李隆基?好像知道他会抢自己的女人一样。
】
【太敏感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马上天下都要大乱了,你们还在关心这些事儿,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
】
原来南诏之事是因为当地官员胡作非为所知。
看起来跟自己猜的差不多。
不过这种事情积重难返,如果现在派人过去,也许还能够挽回。
可是现在李瑁又不能主动提及此事。
而且他在朝中又没有什么人,李林甫此人虽然说有些本事。
可是现在他一心想着讨好李隆基,坐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
因此哪有心思去管这些。
想到这里,李瑁在心中暗叹了一口气。
然后李隆基又询问了一下这纺车如何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一些闲话。
李瑁应付了几句,正好有朝中大臣,前来禀告国事,于是他便借机离开。
又去看望了自己的母亲武惠妃,随后便直接出了城,朝着庄园而去。
结果走到一半被人拦了下来。
有护卫前来禀告。
“王爷,广平郡公求见。”
李瑁一听便掀起车帘,站在外面的程伯献躬身行了一礼。
“真是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王爷,如今时至正午。”
“不知道王爷有没有兴趣与在下共饮一杯?”
伸手不打笑脸人。
虽然他知道程伯献肯定是有事情跟自己说。
,
要不然不会这么巧。
京城里面的这些人都是人精,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缘故的。
以李瑁的猜测,无非还是经营之事,于是他便是一笑。
“广平郡公有请,我岂敢不去。”
程伯献哈哈一笑,“王爷这话就是玩笑了,酒楼据此不远,不如王爷与我同行如何?”
听到这话,李瑁便下了马车,两人并肩而行。
走出一段距离之后,程伯献回头看了一眼,见到后面护卫拉开一些距离。
然后他这才开口说道:“这段时间有劳王爷,所以让我老程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所以今天过来是想要提醒一下王爷,如今有人正在打你工坊的主意。”
“王爷还是要当心点,切莫被别人得了便宜。”
消息传的这么快!
李瑁想了一下,猛然反应过来。
程伯献应该是得了高力士的提点,专门来告诉自己这些话的。
毕竟这水力纺车刚刚做出来。
然后他就直接带着送入宫中,除了庄园之中几个人以外,就皇宫里面的人知道。
于是他便是一笑,“这纺织车已经献给阿耶了,他们就算是去工坊也是无用。”
程伯献看他不上心,便开口提醒。
“王爷这俗话说的好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我。”
“之前王爷的庄园之中失火,我就怀疑是有人故意作祟。”
李瑁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来。
“广平郡公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些传闻的?”
程伯献听他这么说,便是哈哈一笑,“闲来无事,在酒馆里面听到的,我觉得这事情有可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