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一行大师也看出来水利纺织车做出来之后,棉布的价格一定会极速下降。
因此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就是以防,李瑁为了赚钱,不顾天下百姓福祉。
其实李瑁之前向高力士提出来,划分棉布的质量。
就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普通百姓需要的棉布哪怕粗糙一些,倒也可以。
如此一来,对于皇宫皇宫之中的棉布生意没有什么影响,百姓也可以因此受贿。
结果没想到这事情既然惹得杜甫和刘长卿,他们颇感兴趣。
一来是此物的确是突发奇想。
另外一方面在,在一行大师的科普之下。
他们也意识到这水利仿制车能够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毕竟现在普通百姓身上穿的都是麻衣。
情况好一点的还能够买来一些棉绒填充其中。
更多人则是采集柳絮或者是稻草,塞入衣服之中,因此显得十分臃肿。
更是在天冷之时,贫寒之人多有冻死。
棉布则不然。
此物贴身穿戴轻薄柔软,更重要的就是棉布间隙比较大,根本就不防风。
若是有了棉布,再加上棉花,今后冬天之时就会少冻死很多人了。
转眼便到了元宵节。
李瑁请人过去询问了一下杨三姐那边的安排。
随后众人约好当天晚上,一起出游。
大唐要比三国之时更加繁盛,因此元宵节的灯会显得异常热闹。
街上来来往往,摩肩接踵,几无立足之地。
各个商家为了吸引众人目光,做出来灯笼也是五花八门。
有大有小,并且上面有大量的留白。
并且每家店铺门前都贴了告示。
若是有人能够写出佳句来,到时候便可获得花红。
因此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在每家店铺之前徘徊不去。
杨三姐等人都是戴着纱帽。
这一次因为有杨玉环在,因此杨三姐只能跟杨大姐凑在一起。
看着旁边的热闹气氛,杨玉环还很是开心。
“今日也不知道会有哪些佳句流传于世。”
李瑁对着这些事情并不上心。
他曹操作诗什么时候需要看别人心情?
再说那些花红,他更不会放在心上。
听到杨玉环这话以后,他便说道:“作诗不过就是小道罢了,现在很多读书人痴迷于此,并且以此为业。”
“这反倒不是好事了,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失于小道?”
杨玉环听他这么说便开口询问:“那王爷的眼中何等人物可以算得上英豪呢?”
李瑁听完之后,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文能辅佐君王,吾能安定天下,如此文武双全,才是一时英杰!”
这话让杨玉环抿嘴一笑。
“王爷说的这样人物恐怕自古以来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就在此时忽然听到人群之中爆发出一阵鼓掌之声。
虽然说李瑁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
但是见到有热闹,看他还是往那边瞅了过去。
这一看不要紧,见到了几个熟人。
不是旁人正是杜甫一行三人。
此时就见到刘长卿,手中拿着毛笔脸上露出笑容来。
李瑁一看,便对杨玉环说道:“那人在我府中做事,咱们过去看看他如今做了什么好事。”
杨玉环一听也十分感兴趣。
“想不到王爷府中还卧虎藏龙,既然能够引得众人赞叹,这是必定不错。”
此时有人挑起灯笼挂了上去。
就见到上面写了一首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能够被写到上面,就是经过众人评议的,店家拿出银子来,双手奉上。
刘长卿笑纳。
此时高适笑着开口道:“子美,如今文房拔得头筹,你可不能落于人后啊。”
杜甫笑着看了他一眼。
“达夫你的生日也是不错,难道是如今肚中无货?所以不敢献丑?”
高适大笑起来:“我心中已经有好诗,只是你我凡人,何必在一处计较?”
“去他处转转,也能够多拿些花红道也不错。”
这时候李瑁已经来到近前。
“这诗写的不错。”
三人一看,连忙上前行礼。
李瑁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大家都是来出游,不用拘礼!”
于是三人同游。
到了一处之后,杜甫上前拿出纸笔写下一首诗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旁边有人念了一下众人齐声喝彩。
店家听完之后也是眉开眼笑。
“阁下此时当为首等,取下灯笼让先生写上!”
旁边的杨玉环看到之后便低声道:“此人好大的气魄!”
李瑁轻轻点头,“这杜子美出生豪门,因此写出这样气魄的诗来也是寻常。”
最后轮到了高适。
他在一家店铺门前停了下来,上前要来纸笔,当即挥诗一首。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李瑁看到之后,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这诗里面说的是一个典故。
战国之时,范雎的同乡须贾时常欺负他。
后来范雎到了秦国当丞相,听闻须贾也到了秦国。
于是他就穿了一身破烂衣衫前去见须贾。
须贾见到他之后,非但没有口出恶言,反而是赠他衣服用于御寒。
于是范雎便道明来意,并且两人言归于好。
因此高适表达的意思便是自己怀才不遇,将来有一日或如范雎一般能够官居一品。
杨玉环看到之后便小声问道:“王爷此人既然是在府上做事,还做这种诗,显然是觉得自己才华难以得到施展。”
李瑁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他出身寒门,由此想法也是寻常,毕竟如今这世道。”
“寒门之子想要有个出身,真是太难了。”
杨玉环一听,口中感慨道:“就是我杨家一般虽然说也是大族,可是到了京城之后也是难以为继。”
“如今得了王爷的恩赐,这才能够过上好日子。”
此时杜甫到了李瑁面前拱手一礼。
“王爷,我三人均已做诗,只是一时之间难分高下。”
“因此还请王爷做个中人,为我们评价一番。”
李瑁一听便摇了摇头。
“诗词乃是咏志之作,何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