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还请王爷指教(1 / 2)

🎁网红美女,夜夜笙歌

王元宝能够经营成京城第一商人,自然也不是蠢人。

听到这话以后,他就知道李瑁这边必然有安排。

于是他躬身行了一礼。

“小人不懂这些天下大事,还请王爷指教。”

这时候李瑁开口说道:“你如今赚了钱财,那也是那些普通人辛辛苦苦做工,你才能赚得到。”

“可不是你天天去迎财神,就能够积累下如此大的家业。”

闻听此言,王元宝便试探着开口询问。

“王爷的意思是说,提高这些人的月俸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李瑁轻轻摇了摇头。

因为在他体内的曹操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枪打出头鸟。

如果王元宝率先给这些做工的人提高每月的银钱。

那么到时候就会成为行业之敌人。

别人知道之后,这月俸涨不涨?

因此他便开口说道:“倒也不是如此,既然你如今有了钱才扶危济困修桥补路就是你该做的事情问。”

“如此一来,你的名声彰显,对你将来也有好处。”

“虽然说你的儿子不能参加科考,但是你完全可以资助那些读书人。”

听到这话,王元宝顿时眼睛一亮。

这真是好主意。

商人说句难听的话,在这年头就是待宰的羔羊。

一旦朝廷局势急转直下,那么他们的家产就会成为别人觊觎的肥肉。

当然眼前还没有这个趋势。

不过居安思危,这是一个成功商人必须要有的基本素质。

因此而王元宝的脸上露出佩服的神色来。

“听王爷一席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那小人回去之后我找王爷的嘱咐去做。”

李瑁轻轻点了点头:“你儿子这段时间做事情倒也妥帖,过完年之后我就要赶往岭南。”

“让王承宗随我一起去吧!”

王元宝马上跪地磕了一个头。

“小人谢王爷恩典!”

他心里面很清楚,在广场上是有规矩的,立了功劳才能够升迁。

如果没有这些,混过来混过去,官位是提升不了的。

王承宗虽然说读书不错。

可是因为没有参加过科举,只能采取这种方式进入官场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除了依靠李瑁以外,想要当官根本就不可能。

京城里面一直都有传闻。

李瑁在岭南是在种植一种新的作物,据说产量极高,种成之后,每人都能够吃饱喝足。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

你要知道古往今来,不管是什么年代,都有饿死的人。

光想想就知道这有多大的功劳。

现在王承宗跟着过去,说白了就是李瑁给他一个升迁的机会。

见他抬起头来。

李瑁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来:“本王做事情从来不看出身,就看能力,只要做得好,本王必定重用。”

“如今你的京城里面方方面面的关系已经疏通的差不多了,做一些好事,留些名声。”

“这对你儿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王元宝连连点头:“这种事情小人哪想得出来,如果不是王爷指点,小人如今还糊里糊涂呢。”

这时候王元宝略一沉吟。

“不过有件事情还是要说与王爷知道,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来往我府中的很多权贵。”

“都是广平郡公介绍来的,这些人小人可得罪不起,只能应付着。”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李瑁的脸色,见到他神色如常,这才继续说道:“现如今账面上来看每年能够到手的也不过就是万把两银子而已,其他的都被分了。”

“小人一点都没留,全部送到府中了。”

李瑁当然知道,他这么说也是想要解释清楚,

对此他心中早就有了猜测,当下便说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这些银子你自己留着,也是你该得的。”

“虽然说这买卖赚钱,可是参与的人多了,你分一点我分一点,落不下多少。”

“该跟这些人交好,继续保持下去,至于另外一边,你可以得两成的利益。”

王元宝赶紧摆摆手。

他跟自己儿子私下经营的酒庄生产出来的酒水都是偷偷摸摸的去卖。

每次量都不大,就算是这样,每年到手也有近十万两的银子。

这些钱他是连碰都不敢碰。

一是想要为自己儿子谋划,免得让李瑁觉得他父子贪心过甚。

另外一点也是担心将来事发之后为自己开脱。

“这些都是为王爷做事,小人不敢收取好处。”

李瑁摆了摆手:“让你拿你别拿着,你既然用心做事,这就是你应该得的,不要推辞!”

这就是曹操的用人手段。

哪怕是一个小人物,只要接触过他都尽可能的做到万无一失。

毕竟他熟读史书,当然知道华元弃甲的典故。

春秋之时,宋国与楚国交兵。

当时宋国派出将领华元带领人马前去作战。

猎得一头鹿。

于是华元便分食与周围众人。

结果分到他的车夫之时,肉没有了。

这是一件小事,华元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没有想到车夫怀恨在心。

在两军阵前架着战车直接进入到楚国的军阵之中,当场被拿下。

华元被逼着自己脱下盔甲,因此有了这些典故。

想要成就大事,那么就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个人。

一旦他们心中有所不快,很有可能就坏了自己的大计。

更不要说王元宝是将来自己起兵之时的重要财源,更要重视。

于是王元宝只得答应下来。

这时候李瑁才开口道:“与这些权贵交往之时,切莫与人交往过深,逢场作戏即可。”

“要不然将来一旦卷入到纷争之中,你的家业就不保了。”

虽然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但是岭南之战之后便是安史之乱,如此剧烈的动荡之下。

朝中局势,必然会一日三变。

礼貌又不可能时常提点王元宝,因此只能提前警告。

王元宝听完之后连连点头。

“王爷提醒的是小人一定牢记在心,决不敢忘。”

等到王元宝离开之后,李瑁便前去看看纺织机做的如何。

如果要是离开京城之前有所突破,这倒是能够让李隆基更加放心。

其实李隆基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念旧情,一方面也多疑。

只要能够让他放心,李隆基便会毫无保留的信任。

就比如说高力士和杨思勖,这两名太监就是明证。



底部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