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听到这话则是缓缓摇了摇头,目光投向了远处,伸手一指。
“李相国请抬头看,这天上悠悠荡荡的云朵。”
“现在看似一动不动,好像知道要飘到哪里去一样。”
“可是一旦起了风,这些云朵变自然会变化万般形状让人难以猜测。”
说完之后他拱了拱手:“李相国,如今我刚刚赶回京城,身体感觉乏累,就此别过。”
看着他的背影,李林甫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白云,轻声自言自语道:“难道是时机未到吗?可知的时机又是在何处?”
这让他多少有些想不明白。
现如今他虽然是左相,可是牛仙客重病在身,朝中大事都在他一人之手掌控。
如果有他的支持。
有很大的可能会,可以给李瑁提前打下基础。
之前李瑛可以被废。
他李亨自然也可以被废。
对此,李林甫心中还是感觉自己有几分把握的。
可是现在听到李瑁这么说以后,又让他心中犯了嘀咕,一时之间想不出来一个所以然。
返回到庄园之中。
王冬便前来禀告。
“王爷,最近一段时间那些工匠又做出来新式的纺织车,效果很是不错。”
“另外一边是酒坊那边,又出了几样新的酒水,陛下尝过之后对此非常满意。”
“宫中每一个月都会往府中送十万钱,已经形成了常例。”
李瑁听完之后点了点头。
“这些事情你看着办便是,府中自然有规矩,做得好便会赏。”
“若是有谁手脚不干净,那就不要怪我翻脸不清。”
这话充满警告,王冬赶紧躬身说道。
“王爷把咱们的月俸都涨了,要比别的王爷府长多出半成去。”
“今后小人一定会看着,包括小人自己在内绝对不敢胡乱伸手。”
“要不然就是对不住王爷的恩典,岂不是成了狼心狗肺之人。”
李瑁的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你能有这份心就行了,只要你不犯糊涂,那将来自然有你的好处。”
这让王冬心中凛然。
按道理来说,现在李隆基身边有两名宦官,高力士和杨思勖。
因此不少观众对于自己身边的宦官都十分的看重,引为心腹。
但是偏偏自己的主子与众不同。
只是他并不知道。
如今李瑁体内的是曹操。
经过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
曹操对于宦官可没有什么好感。
虽然他老爹也是给宦官当了儿子,可是对他而言,治国利用宦官是不智之举。
偶尔出现一两个有才华之人,也是正常。
可是相比较而言,这些宦官跟读书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
至少读书人读书之后心中都是有抱负和理想的。
但是宦官则不然。
一身荣华富贵皆系于主子之手,做事情毫无底线。
上行下效将来必然会再次生出类似于十常侍之乱的事情来。
因此李瑁虽然平时做事很是随意。
不过对于宦官有防范之心。
身边有李辅国,因此李瑁也不好做的太过。
免得让高力士这些大太监心中生出不快乐,所以这才严加约束。
等到王冬离开封常清便赶来拜见。
他早就等着了。
两人到了书房封常清点开口询问。
“王爷今日入宫,陛下可说了什么?来年王爷还能不能到岭南去了?”
李瑁淡然一笑:“一切都在我所料之中。”
这时候封常清微微眯起眼睛。
“可是王爷,那李泌如今留在岭南,他可是有神童之名,会不会看出些什么?”
李瑁脸上露出思索之色最后摇了摇头。
“就算他看出来点什么,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这一次阿耶协助蒙舍诏统一六诏,这对我大唐而言未必是好事。”
这让封常清有些不解。
“我们协助蒙舍诏,统一六诏,将来他们必然会亲近于我大唐。”
“王爷为何会这么说?难道是看出什么端倪或听到了什么风声?”
这时候李瑁体内的曹操属性全面启动。
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而且还经过三国那种复杂形式的洗礼。
曹操很明白一点。
在利益相关问题上,情感上的判断是丝毫靠不住的。
只能从最赤裸的利益出发。
蒙舍诏的确得到大唐的帮助,因此这才可以统一南诏。
但是不要忘了一点。
相当于地形而相对于地形而言,吐蕃居高临下,而且大军就在附近。
一旦将来情况有变,吐蕃全面压境。
一个剑南道想要扛住赌博还是有些力有未逮。
而且还有一点。
那就是这一次李瑁前往岭南之时发现一个问题。
大唐的官员对于当地的百姓,颇有不屑之意。
而且在他们眼中前来岭南做官跟发配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去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怎么可能安心做事?
时间一久矛盾积的越来越多,不出事情就难怪了。
所以说岭南之战的爆发,可以说是不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他便说道:“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仇寇,岭南如今的情况正应了这句话。”
“官府对于百姓多有欺压之举,采取暴力手段,压制民意,没有疏导之举措。”
“古人云防民之口胜于防川,时间一长便如同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一句话说的封常清愣了一下。
“可是南诏兵力没有多少,而且还是偏帮小国,他们如何能够与我大唐对抗?”
“而且我大唐国力强盛,小国奉大国自然应该尽心竭力。”
“这是有实力说话的事情,岂容他们选择?”
李瑁我看了他一眼,“连你都这么说,天下又有多少人是这么想的呢?”
“以我之见用不了多久,岭南之战必然爆发,所以咱们要抓住这一次的机会。”
他这么一说,封常清眼睛就是一亮。
“王爷的意思是说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执掌兵权?”
李瑁笑了一下,缓缓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