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2)

东宫丫鬟 鲜酵母 587 字 2个月前

3

想起东宫老人盛传一句话:太子爷的喜欢,不吉利。

多年前,后厨有位师傅,精通广式菜肴,色香味俱全,小太子比平时多吃了几口蒸鱼,当晚人就被逐出京城。

先皇后教训道,一切饮食用度,储君不能显偏爱,免得让人钻了空子。

小太子救的鸟,悉心照顾一夜,第二日就死在金丝笼里。

因为储君不得有软肋。

要是被眼尖的嬷嬷发现,贴身婢女多看小太子一眼,按先皇后规定,直接发卖北地。

如今距先皇后薨逝,已有三年,但余威仍在。

第二日醒后,我见床头叠放着一套绸缎新衣。

我不敢动,还是穿回粗布衣裳,准备溜回后厨。

“铛——”剑鞘重击寝殿大门。

如风偏头,满脸不情愿,「殿下上朝前吩咐,你——」他剑尖指我,「先去用早膳。」

满桌珍馐,一半还是天珍阁的菜,我只在宴请时远远见过。

怀着断头饭的心态,我吃到打嗝,这辈子也许再难吃到。

王嬷嬷端来一碗避子汤,作势往我嘴里灌,「别妄想一夜成主人,趁热喝!」

如风在一旁,抱臂冷观。

我两手捧住瓷碗,防止碗沿磕到牙,仰头饮尽。

看来这王嬷嬷,和昨夜听墙角的探子,是一路的。

如风冷哼一声,「王嬷嬷,也想尝尝天珍阁的汤?」

嬷嬷逃也似的跑了。

太子留下侍卫如风,美其名曰护我周全,实则监视我的言行。

比如,如风盯着我,将写给淮安王的布条,绑在信鸽腿上,亲手放飞。

对于刚被策反的双面探子,太子有所怀疑,我可以理解。

毕竟我是真的留了一手。

趁如厕之际,我撕下长袜一角,用藏在腰间的木炭,重新写了回信。

「情势所迫,心在淮安。」

暗桩约定,东宫一旦有紧急情报,可通过厕所旁的狗洞传递信息。

如风捏着鼻子等在外头,见我出来更是没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