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2)

苏韵卿依言跟着人过去,一时摸不透这是主动送了示好的橄榄枝,还是挖坑等着她跳下去粉身碎骨。毕竟,这也算是个贼窝。好在她早有防备,只等见招拆招了。

待她到了编纂国史辑要的官房,见了一群人忙碌不已的校对着最后的书稿。

苏韵卿被阳献清领着负责最后的审阅,只那参修的名单上,竟落了她苏韵卿的名字。熟悉的三个字入眼,令她有一瞬的不知所措,这伎俩还挺讨巧的。

她默然未曾言语,在临走时,单独留下朝着阳献清作了个长揖,“下官谢掌院照拂。”

“出力者皆有份,谈不上照拂二字。”阳献清老狐狸一样的回应,挑不出半分错处和不妥。

离了翰林院,苏韵卿心底忍不住“啧啧”了两声,这人此举,一来算是平白送她一个近在咫尺、缀手可得的功劳;二来,也可以防着她往这即将成书的大部头里悄然加料陷害,毕竟署名有份,罪责共担。

七日之限已到,苏韵卿在城中转了两圈才往宁府而去,换了官袍后乔装成男子模样,去了公主府寻萧郁蘅。

她大步流星的入了正殿,便直接询问窝在矮榻上安神的萧郁蘅,“可有线索给我?”

萧郁蘅抬眼便见了一玉面“儿郎”,嗤笑着故意卖关子,“自是有的,可我想先听听你这狐狸怎么害人?”

苏韵卿睨了她一眼,“这人私货夹带还是不少的。那诗文词令,狂悖暗讽之语并不难寻,实不像卢公那样圆融。就比如,他早年文集里有一句词是‘疑惊风雨穿墙,回首望,竟是月华满堂。’若做文章,掉脑袋都够了。”

萧郁蘅低声复述着这一句话,眸光一转,挑了挑眉,幽幽道:

“所谓至高至明日月,日比明君,月嘛…疑风雨,却得月光满堂,兴风作浪却正位…嘴好毒啊。你如此说,难不成这词作于新旧交替的盛安元年早春?”

“长脑子了,最近吃了不少豆腐还是羊脑?”苏韵卿轻笑着打趣,算是默认。

“如此说来,杀他真不怨。”

萧郁蘅却是冷了嗓音,“本以为一个自诩清流之人无甚龌龊事,可这一查要不得了。他家在京郊和老家私宅的田庄度量册皆是弄虚作假。瞒报田亩侵吞粮产这一件事,陛下就不可能容他,更遑论你查的这阴阳女子为帝的言辞了。”

“田亩度量造假?”苏韵卿陡然凝眉,“这是大案。一家一户如何欺瞒的住?要想做得隐秘不被察觉,上下尽皆瞒过去,一定有后台撑腰才对。”

第88章小成

萧郁蘅冷嗤一声,将查出的线索娓娓道来。

于苏韵卿而言,这绝对算是个疏漏的意外之喜。但涉及瞒报田亩大事,只怕牵涉甚广,几日之间绝对不够查的。思及此处,她微微蹙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