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邪魔乱道,叛徒永存(1 / 2)

【可以说赵匡胤如此精妙老辣的布了3年的局,才真正意义上的解决掉了从中晚唐遗留下来的骄兵悍将之患,从而使中国历史走出了五代乱局,开辟了大宋的300年江山。】

【所以看到现现在,你再回到开头,你觉得一个杯酒释兵权就能解决问题?】

【你是不是也觉得可笑?】

【之前我讲赵匡胤说杯酒释兵权是假的,有多少人骂我呀,说我胡说八道,说我太年轻了,看不到杯酒释兵权的背后其实是赵匡胤硬实力的体现。】

【这就是典型的自作聪明,就自己凭空讲一个结论,然后自己给自己解释。】

【那在赵匡胤之前,唐宪宗、朱温、李存勖、柴荣,你告诉我哪个没有实力?】

【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有些问题还真不是单凭实力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你用到智慧。】

……

李纯、朱温、李存勖、柴荣四人纷纷望着天幕大怒。

什么意思?

骂我们蠢是不是?

若非天幕不是人,就凭这话他们非得把天幕五马分尸不可!

但他们又纷纷行动起来,连忙下令召集手下文臣,要把赵匡胤这套计谋复制借鉴过来。

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但此计本质还是离间计,因地制宜的改造他们还是会的。

虽然天幕是全华夏播放的,那些藩镇节度使和士兵也会看到,但他们完全不慌。

因为这是阳谋,即使被知道了,敌人也不得不从,必定会按照你设下的套路走,最后自取灭亡。

尤其这种利用人性弱点的阳谋最难防范,毕竟工贼在哪个年代都不会缺,世界上永远会有叛徒。

……

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时期

北伐契丹途中,已经连取瀛洲、莫州、易州的后周大军压境,士气如虹,下一步便准备收复幽州。

柴荣立于中军帐前,目光如炬,虎视北方,心中豪情万丈。

“契丹蛮夷,不足挂齿!看朕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

然而就在这此时,天幕却突然讲到赵匡胤的事迹,柴荣大惊,这不是他的心腹爱将吗!

赵匡胤这小子后来居然称帝了?

莫非,我大周也步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的后尘?!

柴荣思绪如电,可天幕却不会停止。

天幕之上,光影交错,一幅幅画面如走马灯般掠过,最终定格在一位身着黄袍的将领身上。

那将领英姿勃发,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正是他的心腹大将赵匡胤。

画面中的赵匡胤,正被众将士簇拥,黄袍加身,登基称帝,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派。

柴荣见状,心中大惊,果然如此!

“嘎嘎嘎~”

他脸色瞬间阴沉如水,一双眼睛瞪的像铜铃一般,紧握着拳头怒喝道:“赵匡胤,你竟敢背叛我!”声音在军营中回荡,惊起一群飞鸟。

众将士见状,纷纷围拢过来,面露惊疑之色,他们不明所以,只知天幕所现,定是天启!

柴荣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他凝视着天幕,试图从中看出更多端倪。

只见天幕上的赵匡胤,正运筹帷幄,智勇双全,用计逐步解决困扰华夏近两百年的藩镇割据问题。

那画面中的赵匡胤,既威严又睿智,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柴荣看着这一幕,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喃喃自语道:“赵匡胤啊赵匡胤,没想到你竟有如此手段,能解决令我也头疼无比的难题。

罢了,若你真能一统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也算是对得起这身黄袍了。”

此时,天幕上的画面已经转换,赵匡胤正端坐在龙椅上,处理着朝政,那模样俨然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柴荣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赵匡胤的背叛感到愤怒,又为他的才能感到钦佩。

柴荣站在原地,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后,他转过身来,对众将士说道:“天幕所现,或有天数。但吾等身为将士,当以国家为重,百姓为先。赵匡胤之事,日后自有定论。如今北伐在即,吾等当齐心协力,驱除鞑虏!”

“驱除鞑虏,克复中原!”

“天佑大周,天诛契丹!”

“……”

众将士闻言,纷纷热血回应。

柴荣看着众将士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挥动马鞭,高声喊道:“出征,收复燕云!”

……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方胤可以成为宋太祖,而你却只能在网上没完没了的跟我抬这种杠。】

【其实在这之前,不止一位网友想让我讲赵匡胤了。】

【然后大家的话术也很一致啊,都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宋太祖是否不配合前三个并列?】

【这我就不下结论了。】

【只是我想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把它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评论,否则就是耍流氓。】

【一个历史人物的影响力,以我之见最多往后延二三十年,再往后就跟他没关系了。】

【就比如说孔子说是儒家思想2000年,可那2000年的儒家思想真的是孔子本人的思想吗?】

【不是吧?不过是借壳上世,假托孔子之名搞得自己的思想罢了。】

……

春秋

周游列国途中

孔子望着天幕瞳孔地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到了什么?

天幕说“儒家思想两千年,可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真的是孔子的吗?”

这令他又喜又惧。

喜的是后世认同儒家思想,沿用了两千年,惧的是两千年的儒家思想恐怕已经被扭曲的面目全非,已非自己的初衷。

他不由想到了自己在鲁国任职大司寇时诛杀少正卯,少正卯死前说的话。

“今日我虽死,但我的弟子门徒们都还活着,而你,终有一天也会死!”

“在你死后,这世间的正邪善恶,就没有人能辨别真伪!”

“到那个时候,我叫我的门徒们,进入你的门下,穿你的儒袍,着你的儒冠,篡改你的典籍,修改你的文字,曲解你的道理,破坏你定下的法度,叫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来信奉和读我的书,用我的道理,做我今日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而一切罪孽都将加于你身!”

孔子念及此处,悲从心来,仰天长叹:“无怪后世生乱乎。邪魔乱道,周礼已逝,吾理已逝!诛朝中贼易,诛人心贼难。后世之罪皆我之过也,我是千古罪人啊!!”

“呜呼~悲哉~”

两行清泪不由自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淌下。

泪水如同一汪溪水经过干裂的荒田,经过了,却没有滋养它。

终究,终究还是如此吗?

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为之奔走的一切,到头终究成为一场空谈了吗?

那他如今周游列国还有什么意义?

罢了罢了,我便归隐田园,做一普通的教书夫子吧。

我本陬邑失怙,天下与我何加焉?

想通这一切,孔子哑然失笑,沙哑着嗓子对众弟子说道:“尔等散去吧,周礼救不了天下,儒家也救不了天下,仁义已死,礼崩乐坏,人心险恶,覆水难收,你们各自散去,自谋出路吧,为师,也累了~”

众弟子自然也不是蠢人,早就想明白天幕所说的意思,而孔子诛少正卯时,他们很多人也在场,自然也联想到了少正卯遗言,一个个都失魂落魄,呆若木鸡,彷佛灵魂被抽干了一样。

“咚!”

颜回跪在地上,声音哽咽,眼中满是绝望与不舍:“夫子,可您曾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虽知前路艰难,却愿随您一同点燃这份火光。如今,难道真要放弃这传承千年的理想,让周礼与儒者之道就此消逝吗?弟子不甘,弟子不愿啊!”

孔子望着颜回,这位最令他得意的弟子,眼中闪过难言的复杂情绪,为师都已放弃,你又何必苦苦纠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