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滤光片和反射片(2 / 2)

郭平把这一条涂了样品的明胶片放在石头上,调整角度正对着阳光。

“我在每一个小块的中心都涂了样品,你看,”郭平指给于梦晓看。

“样品干燥以后会在明胶片上形成一个薄膜,对阳光有一定的反射率,证据就是,在石头上能投下影子。”

“所以,影子越深的样品,越有可能是我要寻找的材料。”

以上这些,都是郭平胡说的。

光靠影子并不能分辨是吸收还是反射,只是给于梦晓和网友们看的障眼法。

郭平真正依靠的,是用属性面板搜索这里的每一个样品反射红外线的能力。

而看数字比看影子深浅可容易多了。郭平很快锁定了一个数据最大的样品,红外线反射率27%,还可以。

正好这个样品投下的影子也还算深,毕竟不管是吸收还是反射,光的衰减都是不可逆的。

郭平把这块样品剪了下来,记住取样的地点。

又参照类似的成分和条件,在周围又取了十个样品。

这次就不是穷举法了,因为有了方向。样品的成分以氧化锌和氧化铝为主,那么接下来需要验证的是两种氧化物的合适比例。

找到效果最好的比例之后,郭平在标记好的采样点收集了更多的粉尘,加水调成不同的浓度,再一次分别涂抹在明胶片上。

这一次是为了得到最合适的样品浓度。

这种每次验证一个条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试验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别看重复的次数很多,但这是效率很高的方法,能够比无头苍蝇一样随意尝试更快得出最优条件。

最后,郭平得到的金属氧化物薄膜,红外线反射率达到了58%。

涂在明胶片上,从正面观察,已经能肉眼看到微微发红的反光了。

而从背面观察,则隐约呈现暗绿色。

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的,去除其中的红光,剩下的自然是黄光和蓝光,组合在一起就是绿色。

郭平把这一片明胶剪了下来,交给于梦晓。

“两面居然是不同的颜色,真神奇!”于梦晓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天然物质。

“收好,不要沾水,不要摩擦,后天就用这个做反射片了。”郭平叮嘱于梦晓。

半天时间都用在了制作光学零件上。但是还好,这就算顺利的了。

高炉的制作也不能停,接下来的时间,郭平继续逐层搭建高炉。

这个阶段的高炉形状单纯,建起来难度不大,只要注意均衡,不要中途倾斜就好。

在高炉的高度超过三米以后,郭平收工了。一层脚手架开始不太够用了,从明天开始,需要再加一层脚手架。

时间过得很快,在完成了第二次晒纸浆,第三次煮纸浆以后,《荒野求生一百天》开播的第29天,郭平迎来了验证纸浆漂白效果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