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2 / 2)

🎁网红美女,夜夜笙歌

观源也不等着贾敬考完了童试回京城的时候才和郑氏说这个了,在每月一次的家书里,他就把这一套写进去了,在贾敬来金陵的当月就发出去了。

郑氏虽然知道这不过是儿子为了逃避找出来的借口,也不得不承认观源说的是对的。

观源把考上进士当作拖延的借口,那自然不会参加弘承五年的会试。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弘承五年的时候,他才十六岁,听说过十六岁的举人,没听说过十六岁的进士,这个年纪这么小,圣上敢放心地用他吗?

有一句话,叫做“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而且,少年得志,不是平空为自己树了靶子吗?

弘承四年的乡试在八月,考完之后,观源晓得了成绩,不出意外得了举人,之后就和取得秀才的名头的贾敬一道回了京城。

观源回到荣国府,最欢迎他的除了郑氏,还有他的小侄子贾赦。

“四叔,你为什么不继续考下去啊?祖母说,您说了只要考中进士之后,就会为您娶亲了!”在郑氏的屋子里,贾赦好奇地问道。

从城外被下人们接回府中之后,观源便马不停蹄地来给郑氏请安了,晓得他回来了,荣国府其他大大小小的主子也都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给四老爷道喜。

贾赦被郑氏心肝肉儿似的搂在怀里,好奇地朝着观源问出了这个问题。

观源一边吐槽荣国府这种老太太溺爱孙子的习惯居然这么早就有了,一边微笑着说道:“我的年纪还是太小了,水平不够,此次中了举人也不过是侥幸罢了。”

各道的乡试结果传到京城也是有时间区别的,就算是文风鼎盛的江南的举人名单,除非家里有人在那边考试,或者是已经过了乡试准备参加会试的人,否则京城也没有人会特别关心。

贾家向来是武官勋贵这一系的,京中的大人们去各道监察乡试,但那些都是文臣,没几分交情,也不会特意来和贾家的人搭讪,况且观源是快马回的京城,比那些大人的消息还要快一点。所以,这就造成了,整个贾家,除了和观源一道回来的贾敬,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名次如何。

听观源说自己中了举是侥幸,贾家的人也怕他因为名次太低不太愿意提,所以也不准备继续问下去。

反正他今年才十五岁,就算明年不考,等到弘承八年再考也不成问题,他可是在文风鼎盛的江南拿到了举人资格的人啊,江南那边举人一榜也才百人呢!而且那时候他才十九岁,便是二十几岁,有进士的名头,不愁找不到适合的媳妇儿。

贾政今年四岁,已经进学了,和十岁的贾赦不同,在史氏的抚养下,他好学勤奋的名头全府都晓得了,而且看起来可比老太太抚养的贾赦要得贾代善喜爱得多。

婆媳是天然的敌人,起码在贾府是这样,在史氏眼中,老太太宠小儿子宠得太过了,就算得了个举人的名头也不算有什么大出息,荣国府这样的人家,老爷的弟弟起码得上了三品才勉强算得上是不坠家声呢!

但自己的儿子贾政就不同了,从小就这么勤奋,以后定然比那个和贾赦一样散养的贾代攸更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