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约伯记》第十九章)
他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
(《箴言》第三十一章)
我只为自己要求一件事:你们在祈祷时,回忆起我。
(圣奥古斯丁)
圣母马利亚温暖的胸怀,是我的栖身之地。
(百日的赦罪)
慈悲的耶稣,给他永恒的安息。
(七年的赦罪)
</blockquote>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奥克塔夫晚年曾说过,他只能在祈祷中找到一片绿洲,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只有两次提到耶稣。在《雷莫》一书中他指出,他那个时候的人在睡梦里可能要求《福音书》给以帮助;但在别处,他用更为动人的方式提起耶稣在拉撒路坟墓前的眼泪。圣约翰的这篇福音,文辞如此华美动人,顺理成章地代替了人们在前面看到的到处风行的说法。显然,任何人也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者说,人们更喜欢习惯引用的那些平凡无误的章节。在这方面,他最喜爱的圣者,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也作不出什么贡献。
但是,为这个值得追忆的人物所选择的形象并非毫无动人之处。在这宗教风格的文字中,就在那时,也微微散发出十七世纪那庄严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圣约翰的形象,披着长长的卷发,穿着高贵的粗毛衣服,用一只圣杯来接从耶稣的双脚滴下来的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人们只能看到下半部。这幅雕版画也许会让他高兴,他也尽力用同样的方法来接住雷莫的血。
<hr/><ol><li>✑拉丁文,黑夜-光明-平和-爱。​</li><li>✑Maurice de Guerin(1810-1839),法国浪漫派诗人。​</li><li>✑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主角。​</li><li>✑《约翰福音》第十一章中说,耶稣在拉撒路的坟前,看到他的姊妹和朋友哭泣,也流出了眼泪,耶稣终于使拉撒路复活,从坟墓中走了出来。​</li><li>✑Saint Francis of Assisi(1181或1182-1226),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各修会的创始者。​</l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