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达默门时,守门人刚收起狼牙闸门,放下吊桥。卫兵们很客气地跟他打招呼;他们看惯了他早早出城去采草药;他的包袱也没有引起注意。
他沿着一条运河大步疾走;这正是菜农们进城来卖菜的时间;他们中有很多人认识他,还祝他出门顺利;一个男人正准备去济贫院医治他的胃下垂,听说今天医生不在,未免有点沮丧;戴乌斯博士向他保证一星期之内就会回来,然而这样说谎令他觉得十分艰难。
即将到来的是一个晴好的白天,阳光渐渐从薄雾中透出。一种鲜活的惬意几乎令赶路人满怀喜悦。似乎只需迈着坚定的步伐朝海岸线上的某个地方走去,在那里找到一艘船,就可以抖抖肩膀,将几个星期以来让他心绪不宁的焦虑和烦恼抛在身后。清晨埋葬了死亡;自由的空气驱散了谵妄。在他身后只不过一法里的布鲁日,好像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个星球。他惊讶于竟然默许自己禁锢在圣科姆济贫院近六年之久,深陷修道院日复一日的琐务之中,这种生活比真正的教士身份更糟糕,而当他二十岁时,夸大了高墙之内不可避免的种种勾心斗角的程度,避之唯恐不及。在他看来,在这么长时间里放弃这个敞开大门的世界,无异于羞辱了生命无限丰富的可能性。精神活动在事物的背面劈开一条道路,固然可以将人引向美妙的深度,却让活着的体验本身成为不可能。长久以来,他已经失去在当下的现实中勇往直前的幸福,让偶然重新成为他的命运,不知道今晚将在何处过夜,也不知道一个星期之后何以为生。变化是一次复活,甚至是一次灵魂转世。双腿交替行走的动作足以令心灵愉悦。他的双眼全神贯注地指挥自己的步伐,一边享受着草地的清新。他的听觉怀着满足记录下一匹小马驹沿着灌木篱笆奔跑发出的嘶鸣,还有一辆小推车发出的毫无意义的吱呀声。一种彻底的自由从出发中诞生。
他离达默镇不远了,过去这是布鲁日的港口,在这条海岸线被泥沙淤积之前,远洋大船可以在这里停靠。那些繁忙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几头奶牛在从前卸羊毛货箱的地方游荡。泽农还记得,他听见工程师布隆迪尔请求亨利-鞠斯特垫付一部分必要的款项,以对付泥沙的侵蚀;灵巧的工程师原本有可能拯救这个城市,而短视的富人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些吝啬之辈的行事方式从来如此。
他在广场上停下来买了一只圆面包。镇上居民的住宅半开着门。一个肤色白里透红,戴着娇艳的圆锥帽的妇人放开她的卷毛狗,小狗欢快地跑开,嗅嗅青草,然后停下来,摆出撒尿时特有的忏悔姿态,继而又蹦蹦跳跳玩耍起来。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走去上学,他们身穿鲜艳的服装,浑圆可爱如同红喉雀。然而他们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总有一天要去砸碎那些法国混蛋的脑袋。一只猫跑回家,嘴里露出一只鸟儿伸展的四肢。烤肉铺里散发出面饼和油脂的香味,与隔壁生肉铺寡淡的气味混合在一起;老板娘正用水哗哗地冲洗门口溅上血污的地板。在镇子外面一个长满青草的小山丘上,照例矗立着一副绞刑架,吊在上面的尸首经受长时间日晒雨淋之后,就像那些被抛弃的旧物一样,几乎有了几分温婉;微风友好地吹拂褪色的破衣衫。一队弓箭手出城去射杀斑鸫;这是一群志得意满的市民,他们一边交谈,一边相互拍打肩膀;每人都斜挎一只皮包,里面很快就会装进一个片刻之前还在天空欢唱的生命。泽农加快步伐。很长一段时间,在两片草地之间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只有他独自一人。整个世界似乎只有浅色的天空和汁液饱满的青草,后者像波浪一样贴在地面不停晃动。一时间,他想起了炼金术里的青绿色这个概念,它是不知不觉迸发的生命在事物本质上静静的生长,是一丝纯粹状态的生命,随后他放弃了一切概念,重又全身心投入到清晨的单纯之中。
一刻钟之后,他赶上一个小个子针线商贩,此人背着包袱走在他前面;他们相互打了个招呼;小贩抱怨生意难做,内地很多村子都被大兵们洗劫一空了。这里,至少还算平静,没有什么大乱子。泽农继续赶路,又是独自一人了。接近正午时分,他在一个斜坡上坐下来吃面包。从那里,已经看得见远处一线灰色的大海在闪光。
一个拄着长竹竿的行路人走来,在他旁边坐下。这是一个盲人,他也从自己的褡裢里拿出东西来吃。医生怀着钦佩看着这位白眼人灵巧地取下肩上的风笛,解开皮带,将乐器小心翼翼地放在草地上。瞎子高兴地说天气真好。他在客栈和农庄的院子里为跳舞的姑娘小伙们奏乐,以此谋生;今晚他在希斯特过夜,星期天要在那儿演奏;然后他准备朝斯勒伊斯方向走:感谢上帝,幸亏总有年轻人,让人到处都能挣到钱,有时还能找到乐子。先生,您相信吗?时不时会碰上喜欢盲人的女人;可千万不要自己夸大失去眼睛的不幸。这个瞎子跟他的很多同类一样,喜欢用“看见”这个词:他看见泽农正当盛年,而且很有学问;他看见太阳还在中天;他看见正从他们身后小路上走过的是一位行动稍稍不便的女人,她挑着一根扁担,上面吊着两只木桶。何况这些吹嘘并不全错:是他第一个察觉一条游蛇从草丛里滑过。他甚至想用手中的棍子杀死这个脏东西。泽农施舍给他一个里亚,起身离开,瞎子在后面一连声千恩万谢。
道路绕过一个很大的农庄;这是本地区唯一一个农庄,已经可以感到沙子在脚下沙沙作响。这个庄园看样子很富裕,一块块田地之间由矮矮的榛树林相连,围墙沿运河而建,院子里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椴树,刚才那个挑扁担的女人卸下了担子,正坐在长凳上歇脚,两只木桶就放在身边。泽农犹豫了一下,然后走过去。这个地方叫作乌德布鲁日,曾经属于利格尔家;也许现在仍然是他们的家产。五十年前,他的母亲和西蒙·阿德里安森成婚前不久,曾经来这里替亨利-鞠斯特收取这一小块土地的田租;这是一趟愉快的出行。他母亲坐在运河边,脱掉鞋袜,双脚伸进水中,它们看上去比平时更加白皙。西蒙吃东西时,碎屑撒在灰白的胡须上。少妇替孩子剥了一只水煮鸡蛋,将宝贵的蛋壳递给他。游戏就是顺着风向在一个个紧邻的沙丘上奔跑,将这个轻飘飘的物品托在掌心,它会从手中逃脱,在前面飞舞,然后像小鸟一样停留一会儿,始终要设法重新抓住它,这样一来,一系列绵延不尽的曲线和断断续续的直线让奔跑变得复杂起来。泽农有时觉得,他一生都在玩这个游戏。
他在变软的地面上已经走得不那么快了。道路在沙丘之间起伏,只能从留在沙子上的车辙看出痕迹。他碰见两个很可能是驻扎在斯勒伊斯的士兵,暗自庆幸自己带了武器,因为在荒僻之地遇到的任何士兵都很容易变成土匪。然而这两个士兵只不过用条顿语嘟嘟囔囔地问候了一声,他们听见泽农用同样的语言回答,显得十分高兴。在一处高地上,泽农终于看见了希斯特村,以及防波栅和停泊在栅内的四五艘小船。还有一些船在海上摇晃。这个海边小村子有着城市的一切主要便利,只不过缩小了而已:一个市场,刚刚捕捞上来的鱼想必就在这里叫卖,一个教堂,一个磨坊,一个有绞架的广场,低矮的房子和高大的谷仓。约斯跟他提起过出逃者们的接头地点美鸽客栈,那是沙丘脚下的一所破房子,有人在鸽舍里随便插了一把笤帚充当招牌,意味着这个破败的客栈也是一间乡下妓院。在这样的地方,要小心看管好自己的行李和随身携带的钱财。
在小院子的啤酒花里,一个酩酊大醉的顾客在呕吐啤酒。一个女人从二楼天窗里伸出乱蓬蓬的脑袋,冲着醉汉大嚷大叫,然后缩回头,可能独自睡回笼觉去了。约斯将自己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的口令告诉了泽农。哲学家走进去,向大家问好。客厅被烟熏得像地窖一样黑。老板娘正蹲在壁炉前煎鸡蛋,一个男孩子在帮她拉风箱。泽农在一张桌子旁坐下,他感到尴尬,因为要说出一个现成的句子,就像集市上露天舞台的演员那样。他说:
“要达到目的……”
“……就要想尽办法”,老板娘转过身来说道。“你从哪里来的?”
“是约斯让我来的。”
“他给我们送来的人可不少”,老板娘夸张地眨眨眼说。
“不要弄错了我的目的”,哲学家不满地说,他瞥见客厅紧里面有一个戴着羽毛饰帽子的中士,正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我有合法证件。”
“那你来我们这里干什么呢?”俊俏的老板娘抗议道。“你不用担心米洛”,她用拇指指着士兵继续说道。“他是我妹妹的相好。他同意。你要来点儿什么吃的吗?”
这个问题几乎是一道命令。泽农同意吃点儿东西。煎鸡蛋是给中士的;老板娘端来一碗味道还过得去的杂烩。啤酒不错。原来那位士兵是阿尔巴尼亚人,他是跟随公爵的最后一批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来的。他说的佛兰德斯语里夹杂着意大利语,老板娘似乎不太费劲就能听懂。他抱怨整个冬天都冻得瑟瑟发抖,而得到的报酬跟在皮埃蒙特听到的许诺根本不是一回事,在那边,人们为了诱惑部队开过来,声称到处都有可供抢劫和绑架的路德派教徒,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
“就是这样”,老板娘用宽慰的语气说。“我们挣的钱永远没有旁人以为的那么多。玛丽肯!”
玛丽肯下来了,头上裹着一条披巾。她在中士旁边坐下。他们两人用手在一个盘子里抓东西吃。她从煎鸡蛋里挑出大块的肥肉,送到中士嘴里。拉风箱的男孩子不见了。
泽农推开面前的碗,准备付钱。
“这么着急干什么?”俊俏的老板娘漫不经心地说。“我男人跟尼克拉斯·邦贝克过会儿要回来吃晚饭。在海上只能吃冷菜冷饭,这些可怜人!”
“我想马上看见船。”
“肉二十个里亚,啤酒五个里亚,中士的通行证要五个杜卡托”,老板娘客气地解释道。“过夜另算。明天早上之前,他们不会出海。”
“我已经有通行证了”,旅行者抗议道。
“只有米洛满意了才算通行证”,老板娘接着说。“在这里,他就是菲利普国王。”
“可我还没有说要搭船呢”,泽农反驳道。
“少来讨价还价!”阿尔巴尼亚人吼起来,他在大厅尽头抬高了声音。“我可不会白天黑夜辛辛苦苦站在防波栅上,看着谁要走,谁不走。”
泽农按要求付了钱。他事先在一只钱包里放了正好需要的一小笔钱,以免别人以为他还有更多藏在身上。
“那艘船叫什么名字?”
“跟这儿一样”,老板娘说。“美鸽。可不能让他弄错了,嗯,玛丽肯?”
“那可不”,姑娘说。“要是坐上了四季风,他们会在雾里迷路,径直朝着维尔福德开去啦。”
这句俏皮话让两个女人觉得非常好笑,甚至连阿尔巴尼亚人也差不多听懂了,哈哈大笑起来。维尔福德是内地的一个地方。
“你的包裹可以留在这里”,老板娘好心地提醒。
“还不如立即送到船上去”,泽农说。
“这可是个信不过人的家伙”,他出门时,玛丽肯嘲讽地说。
在门口,他差一点跟前来为年轻人跳舞伴奏的瞎子撞个满怀。后者认出他来,谄媚地向他致意。
走去港口的路上,他碰上一队士兵,他们正朝客栈走去。其中一个问他是否刚从美鸽过来;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放他过去了。毫无疑问,这里是米洛的地盘。
海上美鸽是一艘圆形船身的大船,落潮时停泊在沙滩上。泽农几乎不用湿脚就可以走过去。两个人正在整理船帆缆绳,刚才在酒馆的炉子前拉风箱的男孩子跟他们在一起;一条狗在绳索之间跑来跑去。远处的一个水洼里,有一堆鲱鱼血淋淋的头尾,看得出打渔的收获已经搬运到别的地方去了。那两人中的一个看见旅行者过来,跳到地面上。
“我就是扬斯·布吕尼”,他说。“约斯让你去英国吗?我得知道你想付多少钱。”
泽农明白了,男孩子是被打发过来报信的。他们想必已估计过他的富裕程度。
“约斯告诉我是十六个杜卡托。”
“先生,那是人多的时候。前几天,我有十一个人。超过十一个,就不行了。每个路德派教徒十六个杜卡托,就是一百七十六个。我可不是说一个人……”
“我根本不是新教徒”,哲学家打断他的话。“我有一个妹妹嫁给了伦敦的一个商人……”
“我们有的是这样的姐姐妹妹”,扬斯·布吕尼开玩笑地说。“大伙儿一下子都要冒着晕船的风险去拥抱家人,真让人看了感动。”
“告诉我你的价钱吧”,医生坚持道。
“老天爷,先生,我不愿意让你放弃跑一趟英国。我一点儿也不乐意出这趟门。既然我们在战争期间……”
“还没有呢”,哲学家说,一边抚摸跟随主人跑到沙滩上来的狗。
“反正是半斤八两”,扬斯·布吕尼说。“出门是允许的,因为还没有禁止,但是又不完全允许。玛丽女王,就是菲利普的老婆,她那时候还过得去;说句冒犯你的话,他们跟在这里一样烧死异端分子。如今,一切都乱套了:女王是个私生子,背地里跟人生孩子。她自称处女,可只是为了跟圣母对着干。在那个国家,神甫被人开膛剖肚,大伙儿在圣器里拉屎。那可不好看。我宁肯在海岸边打渔。”
“也可以在离海岸远的地方打渔呀”,泽农说。
“打渔的时候,我想什么时候回家就回家;如果我去英国,那可是出一趟远门……刮风,你知道吗,或者风平浪静……假如有爱管事儿的人来盘查我的货物,去的路上捞一大笔,还有,回来……甚至有一回”,他压低嗓门补充道,“我还给德·拿骚先生带过火枪药。那天在我这艘小船上航行,天气实在不好。”
“还有别的船只”,哲学家漫不经心地说。
“那可得看,先生。通常圣巴布跟我们一起干活儿;它受了一处损伤: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圣博尼法斯也遇到了麻烦……海上有些船,那当然,但鬼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才回来……假如你不着急的话,可以去布兰肯贝赫或者文代讷看看,不过你会发现价钱跟这里一样。”
“那条船呢?”泽农指着一只小船问,上面一个小个子男人稳稳地坐在船尾,正在烧饭。
“四季风?要是你愿意的话,就过去吧”,扬斯·布吕尼说。
泽农坐在一只废旧的咸鱼桶上,想了想。狗将脑袋放在他的膝盖上。
“不管怎样,你天亮就出发吧?”
“那是去打渔,好先生,去打渔。当然啦,假如你有五十块杜卡托的话……”
“我有四十块”,塞巴斯蒂安·戴乌斯坚定地说。
“四十五块成交。我不想敲诈顾客。假如你没有比去伦敦看妹妹更要紧的事情,为什么不在美鸽待上两三天?……心急火燎逃亡的人,随时都会来……那样你只付自己的份子钱就行了。”
“我宁愿马上出发。”
“我料到了……这样可靠一点,因为假如风向变了的话……你跟她们客栈里的那个家伙说好了吗?”
“你指的是他们向我勒索的五个杜卡托吗……”
“那不关我的事儿”,扬斯·布吕尼不屑地说,“那些娘儿们跟他商量好,让人在陆地上不会有麻烦。哎,尼克拉斯”,他朝同伴喊道,“来了一个搭船的人!”
一个红头发宽肩膀的男人从舱口伸出一半身子。
“这是尼克拉斯·邦贝克”,老板大声说。“还有米歇尔·索滕斯,他回家吃饭去了。你跟我们一起去美鸽吃饭吗?包裹就放在这里吧。”
“夜里我要用”,医生说,一边护住扬斯想拿过去的包。“我是外科医生,我带了工具在身边”,他补充说,想解释包袱的重量,要不然容易引起猜测。
“外科医生先生还带着武器呢”,老板讥诮地说,他用眼角注意到医生的口袋微微张开,露出金属枪托。
“这是个谨慎的人”,尼克拉斯·邦贝克说,一边从船上跳下来。“到处都有坏人,甚至在海上。”
泽农紧紧跟随他们,朝客栈走回去。走到市场的转弯处,他拐到一边,让人以为他只是去小便一下。另外两个人继续走路,兴奋地讨论着某件事情,狗和孩子在他们身边转着圈来回跑。泽农绕过市场,很快又来到沙滩上。
夜幕降临了。两百步开外的地方,有一座摇摇欲坠的小教堂沉陷在沙子里。他走进去看看。上一次涨潮留下的水洼淹没了中殿,殿内的塑像已经被盐腐蚀了。院长也许在这里沉思和祈祷过吧。泽农在门厅里安顿下来,头枕在包上。从这里看得见右边几只船黝黑的船身,四季风的船尾还有一只点亮的灯笼。旅行者想象自己到了英国要做的事情。首先,要避免被人当作一个装扮成避难者的教皇派分子。他看见自己在伦敦街头游荡,希望在海军里谋到一个外科医生的职位,要么在一个医生的诊所里找到一个类似他在让·米耶身边的位置。他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然而一门语言很快就可以学会,何况拉丁语到处都行得通。如果运气还算好的话,也许可以在一位对媚药感兴趣或者需要治疗痛风的大贵族府上找到差事。一份丰厚然而并不总是兑现的薪俸,视爵爷或殿下当天的情绪,是坐在餐桌上首还是下首的座位,与那些对走方郎中怀有敌意的本地庸医之间的争吵,这一切他都习惯了。在因斯布鲁克和其他地方,这一切他都见过了。还要记住,只要一谈起教皇,就要用诅咒的语气,就像在这里提起让·加尔文,还要认为菲利普国王滑稽可笑,就跟英国女王在佛兰德斯一样。
四季风的灯笼靠近了,一个人提着它摇摇晃晃地走过来。秃头的小个子老板在泽农面前停下,泽农坐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