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待尸歌(2 / 2)

两个卫兵扛着黑底黑字的招魂幡跟在刘招孙后面,边走边朝天空抛洒纸钱。

山麓茅草屋边,靠着两杆招魂幡,刘招孙踩着梯子爬到屋顶。他从康应乾手里接过一件沾满血污的鸳鸯战袄。

鸳鸯袄的主人,此刻正静静躺在山麓某处墓穴中。

刘招孙挥舞鸳鸯袄,唱起了他老家湖广均州的待尸歌:

魂魂跟我脚步走啊

引魂那都帆儿我拿在手中

我与亡人指条路

哎哎······

说是引魂幡啊路指东

我劝亡人你莫往东

东岸这大海可是路不通

说着引魂幡那个路指的南

那我劝亡人你莫往南

南岸还有一个火焰山

说着引魂幡那个路指北

这我劝亡人你莫往北

北岸这寒冷你可去不得

说着引魂幡那个路指西

这我劝亡人你莫去西

西岸这还有一个伍子胥

·····

招魂之声渐渐传远。

天净风干,浑河无言。穿越者站在屋顶上,举目远眺。浑河两岸,无数魂灵挣脱苦难深重的大地,如蒲公英般向天空飞升。

在千千万万个战死明军的魂灵中,他看见了毛文龙,看见了李昱辰,也看见了彭勇。

“归去来兮!”

三千军民跟着宣武将军高呼,声入云霄,震天动地。

招魂仪式结束,战兵们又为死去袍泽痛哭一场。

最后,活人开始掩埋死人。

刘招孙踩着梯子从屋顶爬下。

康应乾接过鸳鸯袄,把它盖回到主人身上。刘总兵抹去眼泪,扬起铁锹,挥洒黑土,亲手为这名第一个冲过浮桥的长牌手安葬。

一队辽西家丁过河后很快退回北岸,将南岸情况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老爷们。

城东传来开原军招魂的呐喊声。

听见几千人齐声喊出的归去来兮,赶来“增援”的参将老爷们,掂量了下自己斤两,一致认为带来的这点兵马不是开原军对手。

他们迅速撤离浑河战场,掉头去劫掠那些被八贝勒抛弃的后金伤兵。

~~~~~

安葬完死去的将士,刘招孙决定尽快离开沈阳,返回开原。

辽东总兵李如桢被辽民杀死了,李家在辽东的统治彻底结束。

据说辽民将李家抢劫一空,一众李家子孙被乱刀砍死。

至于丁碧,他最后被愤怒的辽民咬成了碎片,家丁被斩杀干净,他留在沈阳的万贯家产,也被洗劫一空。

~~~~

十一月初二日,一脸虬髯的参将满桂率两千骑兵从喜峰口匆忙赶来。

满桂听闻建奴攻打沈阳,他知道开原军肯定会去救援白杆兵和浙兵,于是主动请战。

李怀信柴国柱借口冬季少马,拖延不肯发兵,无奈之下,满桂直接知道王化贞,让萧总兵牵头,好不容易凑够两千兵马赶来增援。不想在平谷遇上朵颜(蒙古一部),打了一场,耽误时日,来到浑河时,战斗早已结束。

“末将来迟了,刘总兵恕罪!”

刘招孙哈哈大笑,连忙上前扶起满桂。

仔细打量一番,发现他胡子更浓密了,脸上身上还有几处箭伤,再看他麾下骑兵,个个都是疲惫至极。

满桂现在升为喜峰口参将,很受王化贞重用。

当初在开原,金虞姬与满桂结拜兄妹,加上刘招孙,是为风尘三侠。

“满参将能想到老弟,不惜千里奔波,冒死来援,已是难能可贵,快快请起,今日你我兄弟二人,一醉方休!”

当下安排满桂兵马在瓮城安歇。

刘招孙决定分些建奴首级给他兄弟,鞑子首级现在是硬通货,比银子还值钱。

这次大胜,虽说是开原军、白杆兵、浙兵血战而得,不过平定辽东,斩杀努尔哈赤这样的不世之功,不是刘招孙一个人能吃完的。

刘招孙久在行伍,当然知道,朝廷不可能将所有功劳都安在自己身上。

制衡永远是文官们喜欢玩弄的把戏。

既然满桂如此义气,可将鞑子人头稍稍分他一些,这样既可拉近关系,又能让朝廷安心。

当晚,刘总兵在瓮城军营宴请满桂。

虽说是一醉方休,然而葬礼刚刚才结束,众人伤悲,没找乐人歌舞,酒也喝的很少。

满桂忽然问:“金虞姬在哪里?还有熊经略呢?”

刘招孙醉眼朦胧,久久无语。

康应乾朝满桂使了个眼色,这位武夫粗中有细,立即不再询问。

刘招孙心中伤悲,想起那日在开原,自己和熊廷弼,满桂、金虞姬四人走在大街上,谈笑自若的样子,仿佛就在昨日。

可是现在,只剩下两人。

众人见状,也无心再饮,匆忙喝了几杯,各自告退,满桂自回瓮城。

待所有人都走了,康应乾摇头叹道:

“如此儿女情长,不过一女子耳。等回了开原,想要什么样的女人,老夫都给你找,汉女、蒙古女子、连倭女和佛朗机女都给你带来!”

刘招孙没搭理他,步履踉跄起身离席,裴大虎上前搀扶。

康应乾望着两人背影,大声道:“朝廷不会坐视咱们独占辽东,接下来要么扶持祖大寿牵制开原,要么直接削去你总兵权力,或许双管齐下,这卸磨杀驴的诏数,本官见得多了,刘总兵要早做准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