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娆娘是女儿家到底心细些,连忙说道:“如今只怕三嫂子还不知道呢,怎么想个法儿对她说了,不然一会子不见三哥来家,她必然要着急的。”
四郎点头儿道:“正是用得着妇道的时候,你收拾了,带了官哥儿过去相陪,我与舅子在外头打点着,先去寻着何捕头说话儿。”几个商议妥当,各自去了。
那琴官和李四郎来在衙门口儿,先与外头站堂兵施礼,递了几个钱,打听三郎的案子,那兵丁收了钱,因说太爷如今春睡未醒,原告被告都在堂上等着,四郎又要寻何大郎,那兵丁道:“何头儿就来的。”
正说着,忽见何大郎骑了马到门首处,衙役接了马匹送到后头牲口棚里,一抬眼见是李四郎,与一个不大认得的相公,连忙上前施礼笑道:“这不是李四兄弟么。怎么一大早儿的就往衙门口儿里来,这位相公是?”
四郎赶着引见了,一面说起三郎的官司来,何大郎叫了一声不妙道:“偏生惹了他家,却是难缠,只因平日里多有孝敬,俗话说……”
说到此处四下一望,没有旁人,方才说道:“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太爷十年寒窗挣下这个功名来,少不得有些贪酷之弊,岂肯为了一个百姓得罪了首户的这一份三节两寿的孝敬呢……”
四郎和琴官儿听了,都心中担着忧,大郎道:“为今之计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且喜我在衙门口儿里当差,三班六房的弟兄们多少买我的面子,这一遭儿旁的不敢打包票,倒是可以保住三郎不受皮肉之苦,外头的事情我也打听着,你们家去再与他家娘子商议,可还认识什么高亲贵友的,哪怕是能往太爷跟前儿递个话儿的,到底也比没有强,况且这也不是一件大案,只要两下里说妥,扯个淡就能放出来,如今只怕太爷没甚好处,张大户家里攀扯不放,还要从这两处下手才是。”
杜琴官见何大郎有些见识,连连点头,又要拿出钱来打点,大郎推道:“我与张三兄弟自幼同窗,这点子交情还有,倒不用杜相公坏钞。”琴官儿说道:“也不是单给何捕头的,里头三班六房少不得要打点些个。”
何大郎笑道:“他们哪一个不是我拿下马来的,便是我要与他银钱,自然是不敢收的了,银子上头还要转告三娘子,不用她费一点儿心,只要两下里使力,把人捞出来才是要紧。”
四郎和琴官听了,连忙道谢,一时间打听前头升堂,知道要审案子,何捕头只怕三郎吃亏,赶着告辞去了。
两个见他进去,又听见是花案儿,关乎张大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