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兵困东阳城 (第2/5页)
随便老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圣明!”荀攸又率先表示赞同,并未自己之前的提议解释道,“国渊此人,臣略有耳闻,他乃是郑玄高足,深得郑大儒器重,且得其真传。”
“以此人为河南尹,可令天下士子看到朝廷对于天下贤良的重视。但对于新科士子而言,的的确确是臣考虑不周,这一步迈的确实是有些大了。”
竟然又是郑玄的弟子!
“看来郑大儒对于这个天下的贡献,真的很大。”刘辩唏嘘道。
他对这些大儒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反感,他只是不想在这个需要用刀子和拳头解决问题的时候,让这些名撒海内外的大儒参与政事。
“这……好像的确是。”荀攸说道。
考虑到皇帝对大儒们的态度,这话荀攸说的很勉强,不敢用一丝一毫的力。
“那就以国渊为山阳郡守,毛玠为济北郡守,赐金、帛各二百,择日赴任。”刘辩说道。
“唯!”
在确定了这两位魁首的归属之后,其他人该派遣何地,刘辩并没有过多插手。
由卢植牵头带领朝中公卿去商议解决。
若这些人都让刘辩挨个去分派,他这满头秀发,可能得秃。
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只是刘辩定了一条规矩,那三十六人优先安置,剩下的空缺官吏才从被评为乙下的士子中补录,加半年考察期。
补录的自然应该区别于那些正儿八经考上的,以半年的期限去考察。
自夏至十数天前就开始忙碌的大考,到现在远远还不算结束。
可以说才是正儿八经的进入了后半段的忙碌。
选官,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搞定的事情。
刘辩的要求很细,故而朝廷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安排了事。
他们需要核定士子的出身,籍贯等,然后根据他们在大考时擅长的科目进行分派。
为政、民事、兵法、律令这四科,算是颇为精准的划分了官吏的去向。
但对于刘辩而言,这事已经算是告一段落了。
他需要将目光重新放在战场上。
但在重新看向战场之前,他先一步看到了光着的……蔡文姬。
那是毗邻县衙的一处园林,与县衙仅仅间隔了一道围墙,通过县衙的后门,就可以直抵此地最为幽静的荷花池。
这个地方,也是财大气粗的梁王修建的。
刘辩每天用过晚膳后,都会在这里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