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曹参调职 (第5/7页)
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赋,知朝堂所费又知百姓所需,我把曹参交与你,培养成新的治粟内史。何时卿认为曹参已足担此任,何时我就允可卿致仕,并赐卿足以安度的田亩或薪俸。”
郑国最近几个月被皇帝的一系列新思路弄得很兴奋,但也很劳累。年岁大了,自觉会跟不上皇帝的要求,自己累点儿也就算了,皇帝交待的事情要是做不好,治粟内史成了拖后腿的,这面子上就实在过不去了。现在皇帝把这么个年富力强的曹参调给他,并承诺给他一个美好的晚年,心中既感动也松了一口气,马上就正揖相谢。
“曹参,你调治粟内史丞,但跟司马昌一样,领治粟内史衔,秩中二千石,也算对你在贾律上所做的奖赏。”胡亥忽然换了一副揶揄的嘴脸:“你刚开始时对大秦满腹怨怼,言暴秦对百姓严苛,现在我把你放在这个对百姓是否有饭吃、有钱用的最关键位置上,剩下的就看你如何能上不负朝堂、下不欺庶民,既能保证朝堂租赋收入、又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了。”
曹参看小皇帝的表情,里面似乎含着点儿“看你老小子到底能做成啥样”的味道,心知这是皇帝的激将法,可还是升起了一股不服气的念头,硬邦邦的说:“陛下信任臣下,臣下必定会尽力去做。”
胡亥挂出一脸坏笑:“不是尽力就可以的,还要做好。天下士子都以为自己为大任之才,真正是否可担大任,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接着他脸色一肃:“以后公卿朝议你都要参加,租赋、粮政与平靖山东的兵争、军资等事密切相关,所以既然要你准备接替治粟内史之位,你就必须站在大秦的立场上以公心而为,朕可以信卿否?”
曹参犹豫了一下,但一想到自己到咸阳后,皇帝的所有作为都是从百姓角度出发的,而自己在制贾律的过程中,也不自觉的就已经把眼界抬高到了既为百姓也为朝堂、望向天下的大视角上,过去那种只为一人一地的义气之想已经渐渐淡出,所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回答:“陛下既是非为一己,臣自也不会只为一地一人之想。臣若食言,人神共弃。”
胡亥满意的点点头:“忠孝仁义礼智信,孝礼自不谈,忠君为忠,忠民亦为忠。忠天下之民是为大忠,为天下百姓计是为大仁,大义则是非为一人一地之义,智者,当知天下之势,信,则无需我再多言了吧。”
曹参直勾勾的瞪视着皇帝,已经到失礼的程度了。半晌,站起走到丹陛前正中,行正拜礼。
几日后,依旧咸阳宫,依旧公卿朝议。
公卿们手中传着一个铜制长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