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荥阳城下 (第3/6页)
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范阳出行,两日至白马津雇了两条大船,一条当座船,一条载车马,多出财帛多雇桨手,可以达到逆流一天七十里的行程,以便尽快返回。他们准备到荥阳后分手,叔孙通继续经雒阳、渑池、陕县过函谷关去咸阳,而蒯彻从荥阳下船后由太行陉入上党,从滏口陉前往太原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_
入夜,荥阳城外。
吴广正在召集各军的裨将军到主营大帐讨论第二日攻城事宜。
陈胜吴广在取陈郡前,直接沿用了秦军制,即伍、什、屯、百的编制,那时候关键的是尽快拿下陈郡。而当吴广和周文等人领军而出后,就开始恢复使用故楚的军制。
战国时,各国军制都不相同,都偏离了周朝所定军制。楚国的基本军制是:五人一伍,五伍为一两(主官称为两司马),四两为一卒(主官称为卒长,也有说叫舆司马),五卒为旅,主官为旅帅,十卒为千,领者为千夫长,或千人将。
本老拙不是历史学家,写这个小书也没有做太多考证。另外楚国军制在本老拙看来真是比较乱,春秋时还有“广”的编制,一广辖十五“乘”,一乘就是一辆战车,三甲士乘车二十五役徒随车外加一卒步卒,就是128人一乘,一广差不多就是两千人左右了。另外还有说楚军制中还有“偏”的编制,二两为一偏,二偏为一卒,还有说“偏”是郑国的军制……me的脑袋彻底被搅昏了。
为了简单点儿,反正只是个编出来的大故事,索性就只用伍、两、卒、千,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千人将这些编制称呼,以万人为军,由裨将军领军。
_
当日扎营后,吴广就派人驾车围城转圈,绘制荥阳城的城墙形状和城上可见守城兵器的分布,直到天色将近黑透,才跑完了三面城墙,吴广随即召集领军将领。
吴广按军制把一万人设一裨将军,所以现在帐内有二十个裨将军和五、六个将军,以及一个张楚王钦封大将军田臧。
城防草图挂在大帐中央,军将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发表起意见。有说用木梯搭在护河上直接攻城的,有说应该先用沙包堵截护河与鸿沟的连接水道的,也有说应该在护河上分段用土包拦截,筑出几条过河通道的,还有说不如先多花费点儿力气填掉护河,日后攻城也就更为顺畅,因为护河对岸到城墙下只有五丈宽的平地,不填了护河,这边的人数优势根本施展不开……
然后主张立即用木梯渡河攻城反驳说要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