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收个朝鲜小弟 (第2/3页)
立在山峰的太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阶级跃迁的唯一途径,导致全民族的精英都在为当官而努力,根本无心钻研其他问题。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整个国家都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官场,进而形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官本位体制,无论精英还是平民,都失去了在其他领域进行探索的动力,因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如此强大的趋势一旦成型,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停止发展,试问这是一个或几个超级科学家可以扭转的吗?
甭跟我说你是清北的理工科高材生穿越者,就算你把大百科全书照搬去明朝又能怎样?再过个三四百年,不一样得变回清末那副积贫积弱的窘状吗?
华夏文明在世界上领先了上千年,结果呢?
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你若止步不前,就别怪人家跑到你前面,再反过来羞辱你愚昧。
回首辉煌灿烂的汉唐盛世,那时的华夏制度毫不夸张的说,绝对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所以才能傲视一方。
可这种制度延续到明末仍未有显着发展,而其他地方的工业文明已即将开启,是继续躺平?亦或主动创新?答案不言自明。
周宁不是博学多才的穿越者,连手搓子弹都不会,更没法和那些自带系统的男主角相提并论。
但他根据自己的阅历总结出来一个道理:制度比技术更重要,再先进的技术没有制度的支持就会停滞,被别人赶超是迟早的事。
英国佬也不是先有蒸汽机,再搞的宪政革命,凭什么煌煌大明就不行?
周宁的力量很小,即便加上客印月和魏忠贤也不足以撼动强大的保守势力,故而他想搞一个试点,在山东和朝鲜培育一批有钱有武装力量的财阀集团。
待到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爆发后,退可保一方平安,为大明这个最后的汉人王朝留住一线翻盘的生机,进则将新制度向全国铺开,在华夏土地上开启宪政的先河。
在国内,周宁的理念没有生存的土壤,东林党和三党都不会允许他颠覆祖制,可在朝鲜却有试行的可能。
明朝既是他胁迫朝鲜的靠山,也是他最终要对付的顽疾,他必须在夹缝中求生。
对他而言先发展“外国”没什么问题,这会儿连新疆、内蒙、青海等大片领土不都是“外国”的吗?大不了以后再收回来就行了。
心胸要开阔一点,别那么小气。
再则将朝鲜作为根据地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较小,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