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4/15页)
丹·西蒙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可预测,”这个仪器说道,“不过,现在的大气压力是旧地标准压力的零点七六倍,按类木行星的标准看,我猜,我们正位于对流层和对流层顶的上方,在同温层的底部区域。”
“这么高的地方,难道不会很冷吗?那几乎是外太空了。”
“在气体巨星上不是这样,”通信志说道,那副带着学者派头的声音真让我忍无可忍,“温室效应会造成一个逆温层,将同温层的部分层面加热至与人类觉得最适宜的温度差不多。但是,上下几千米的温度将会有显著的落差。”
“几千米,”我轻声说道,“我们上下有多少空气?”
“尚不可知,”通信志又这么说道,“但根据推断显示,从这颗星球的中心到顶部大气层的半径,大约有七万公里。而这个拥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层面,离星球的假定中心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距离,其扩展出的厚度大约是三到八千公里。”
“三到八千公里的厚度,”我傻傻地重复道,“离地面五万公里……”
“约计,”通信志说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地核的压力下,氢分子会变成金属……”
“对,”我应道,“够了。”我感觉自己快要倒在小舟一侧,感觉糟糕透了。
“我得指出一个异常之处,附近层积云的颜色很有趣,从中可以看出,里面存在着一硫化铵或是多硫化铵。但是,在远离对流层的高度,一般只会存在氨气卷云,不会有水云形成,只有在深达十倍标准大气压的地方才会有,因为……”
“够了。”我说道。
“我指出这一点,只是因为这儿存在着有趣的大气悖论……”
“闭嘴。”我喊道。
太阳落下后,气温转凉。但日落的景象异常美丽,我至死也不会忘记。
抬眼望去,在头顶非常非常高的地方,原本碧蓝的天空已经转变成海伯利安似的湛青色,接着变得更深,成了深紫色。遥远的顶部天空和遥远的底部深渊都慢慢暗去,而环绕在身边的云朵却变得愈发明亮。我说“云朵”,但是这个词非常可笑,根本无法传达眼前这一切所蕴含的雄壮气势。我成长于牧人的旅队中,自小生活在海伯利安的大南海和羽翼高原之间的无林荒野中:我熟悉云朵的一切。
在遥远的顶上,羽毛般的卷云和波纹状的卷积云被晚霞照亮,像是五彩缤纷的彩色蜡笔画:柔柔的粉色,亮亮的玫红,淡淡的紫色,逆光的金色。我就仿佛置身在一座庙宇中,顶上是高高的玫红色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