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gu公司 (第5/6页)
志鸟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黄宣的确是这样想的,所以洛林一说有SINGULUS公司CEO的电话,他也不顾在位面通道里,用着每分钟10美元的电费,接通了韦贝尔。
“黄先生,久闻大名。”这是韦贝尔的第一句话,只冲着他读黄先生,而不是宣先生,就是个做过功课的人。
对于无须自我介绍,黄宣是挺高兴,呵呵笑着道:“韦贝尔先生,我也听说过不少关于您的话题,例如那个享誉全球的相对冲力原理。”
和怎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就像是某人附庸风雅了,你就应该谈风雅,有的文人倾慕权势了,你就应该和他谈时事政治,有的技术人员当了管理者,可他还以技术人员自居,就应该和畅谈往昔,因为50岁的总裁,是不会有什么新东西出炉的。
这个无须教育,黄宣的家庭环境早就言传身教了。
韦贝尔当然很高兴,但他今天有心事,而且为了方便交流,身边带着翻译,说话不太方便。所以说了两句,就直言道:“黄先生的电邮我看过了,精妙的设计,完美的生产流程,一切都考虑到了,而且相当符合德国的工业体系,如果不是您留下的地址,我简直以为是某家德国公司的杰作了。”
这样说,当然不是自傲,而是一种变相的表扬,每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不一样,真的生产的时候,工业流程也不应该一样,例如使用中国生产的步枪大都使用木质枪托,是因为工程塑料的技术不过关,设计的时候当然要考虑到,同样的一个配件,原产地在德国,德系工厂自然可以考虑购买,也许反而便宜而方便,但若是在中国,可能就要自己仿制,具体的问题,在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造成成本的上升,甚至是阻断生产继续。
黄宣的技术来自SINGULUS公司3年后的技术了,那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东西,当然,里面很多的专利都属于SINGULUS,这也是韦贝尔会急切来电的原因,这从一方面说明,黄宣并没有准备自己重起炉灶的打算。
客气了两句,黄宣很容易听出韦贝尔的迫切心情——人家也根本没准备遮掩,黄宣也就大方的道:“韦贝尔先生,其实这份文档,是准备送给SINGULUS公司的。”
他说的挺技术,准备送给,就是还没送,那就是等对方提交换条件了,说到底,还不算是送,可是却好听的多了。洛林翻译的准确极了,这样的翻译,若是个人,每小时敢要2000块,还敢说:便宜了。
韦贝尔听的清楚,脑子里转了个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