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观影三 (第2/5页)
酒神葡萄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别以为海里都是鱼,一网子下去就能网到东西。
你们也不想想,海那么大,比陆地大得多,人又怎么知道撒网的下面一定有鱼群。”
[又是夜晚,船上灯光亮起。船长拿着对讲机用家乡话急促大声的沟通安排,船员们一个个也拼尽力气撒网下绳。
网慢慢拉上来,里面满满的大鱼小鱼,也终于让船员们轻松下来。
“渔民们独特的庆祝方式,就是做一顿丰盛的海鱼午宴。”
只放油香煎的马鲛鱼,用蒜红烧的池子鱼,加酸笋炖汤的炮弹鱼……]
很难得的,大家这次关注点并不在这桌色香味俱全的海鱼宴上,而是都在为他们的捕捞有收获而高兴。
今天纪录片里出现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凌晨就和妈妈一起进山的卓玛,还是职业挖藕人,他们都是怎么样辛苦又勤劳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远洋捕捞虽说有个大船,但捕捞的一切过程也还是人来操作,动起来后忙碌辛苦,一样的劳累。
也有内地渔人问道:“主播,为什么上面说捕捞期只有半年,远洋捕捞是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题小小会:“并不全是,除了有特定捕捞期鱼更多以外,还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避免过度捕捞。
我们国家禁渔实行的很严格,我这边长江流域还有珠江流域每年3月到六月底都是禁渔期,黄河和闽江是四月到七月底禁渔。
海洋渔区具体的时间我不清楚,不同渔区的时间都不一样。”
大家明白了,就和查尔干湖六寸大的网眼只捞大鱼一样,都是为了避免竭泽而渔,给未来留点保障。
[辛苦两个月采摘松茸的卓玛和妈妈挣到了五千块钱;傍晚的湖北,挖藕人也乘舟归来;东北,新年第一天的老把头依旧上冰,要亲眼看着五十万斤鱼苗被投入冰湖……]
在旁白的低声叙述中,第一集的节目放完了,看的大家怅然若失。
他们或许和后世疆域面积不一样,也没有那样团结一家的各个民族,饮食习惯也天差地别。
但他们终究都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有些东西,不论过去多少岁月,都一脉相传的,情感的传递并不会递减。
吃了口蒸熟的糜子面团,刘邦感慨道:“自然的馈赠也要人去努力抓住时机,拍的真好啊!”
第一集名字叫自然的馈赠,从云南的菌子到江南的笋子,云南的火腿到湖北的莲藕,再是查尔干湖冬捕、广西高跷捕鱼、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