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第2/6页)
无字惊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前的乌龙,意识到自己是关心则乱了。
其实直接告诉王上并不会有什么问题,王上大可以借口“诸位既然怀疑郑国有问题,不如修渠之事暂行调整”,合乎情理地将多修的那部分工程暂停。
可是李斯隐瞒了,他当时的隐瞒导致自己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后续再想翻出来说,也没了机会——既然现在能发现,为什么当时没讲?你李斯到底想做什么?是否是韩国的奸细?
如今的李斯不是没有犯错受罚的资本,他只是不敢而已。尤其如今正是灭韩的紧要关头,此时受罚唯恐会错失更进一步的良机,李斯不想蒙受这些损失。
然而这种事情越拖就越是棘手,继续往后拖延恐怕受的罚会更重。
李斯实在是心虚,因而这次向王上回禀郑国渠弊端时,特意做足了准备。
他先是花费一段时间寻找到了有本事的水利大师,借口对方看出了郑国渠这些问题,以此进言,而不是他自己看出来的。
为了寻找相关人才,这才没能在灭韩之战打响的初期将奏折递上,而是硬生生耽误到现在。
这么一番耽误,又给他李斯增添了一重罪名。
李斯很想潇洒地表示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但他实际上愁死了。要不也不会扶苏只是拍了拍他那封奏折,他就立刻把奏折收了回去,不敢呈给王上。
李斯现在愁得是头发都要被抓掉一把。
不知道长公子在卖什么关子之前,他只是心情有点忐忑。知道了以后,他已经进化成了非常忐忑。
公子道破了他的秘密,显然是在威胁他。被拿住了把柄,他除了老老实实成为公子的人,没有第二个选择。
李斯当然可以主动去向大王请罪,以他的能力,不至于直接被厌弃,顶多是将功赎罪罢了。
可是这么做无异于得罪了公子,李斯扪心自问,他没把握在得罪对方之后保全自己。而且下一任秦王不出意外就是长公子,现在不站队是高兴了,等长公子继位他李氏一族焉有好日子过?
更何况王上和长公子父子感情极佳,他在两人之间进行取舍不过是枉做恶人。倘若哪天王上得知了其间内幕,也不见得会称赞他忠心耿耿。
与其掌握主动权,自行选择得罪哪一方,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被逼迫的小可怜。
长公子既然肯威胁他,必然是看得起他,否则一个无用之人何必公子费心去搜寻把柄。
李斯苦中作乐地安慰了一番自己,心里这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