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戈雅”号上,托兰这时把泽维尔和雷切尔介绍给了对方。船上的地质学家见到这位备受瞩目的随行人员站在水下实验室,站在自己眼前,愈发显得困惑起来了。而且,雷切尔急切地要求进行试验,还要尽快下船,这显然让泽维尔感到心神不安。
慢慢来,泽维尔,托兰恳求她。我们需要知道一切。
这时,泽维尔开口说话了,她的语气很严厉,“迈克,你在你的纪录片里说这块岩石中的那些微小的金属掺杂物只可能在太空中形成。”
托兰立刻感到了一阵忧虑。陨石球粒只在太空中生成。国家航空航天局正是那样对我说的。
“但是根据这些记录,”泽维尔举起手中的文件说道,“这并不完全正确。”
科基瞪大了眼睛嚷道:“这当然是正确的!”
泽维尔朝科基沉下脸,扬了扬手中的文件说:“去年,哲鲁大学一位名叫李·波洛克的年轻地质学家用一种新型海洋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做太平洋深海地壳取样时,取出了一块松动的岩石,这块岩石呈现出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地质特征。这种特征在外表上非常像陨石球粒。他称之为‘斜长岩应力掺杂物’——都是些小金属泡,显然是在深海的增压反应下被再均质化而形成的。波洛克博士在一块海底岩石上发现了金属泡,对此大为震惊,然后他阐述了一条独特的理论来解释这些金属泡。”
科基咕哝道:“我猜他不得不这样做。”
泽维尔没有睬他,继续说:“波洛克博士断言,这块岩石在一个极深极深的海洋环境中形成,那里极强的压力使一块先前存在于此的岩石发生了质变,一些异质金属随即产生了熔化现象。”
托兰心里琢磨起来。马里亚纳海沟有七英里深,是地球上最后几个尚未真正勘测过的地区之一。人们只利用少数机器人闯入过那个深渊,然而那些机器人还远没能到达底部时就大都坏掉了。海沟里的水压奇大无比——是令人惊骇的每平方英寸一万八千磅,跟海面上仅有的每英寸二十四磅形成鲜明对比。海洋学者对最深处的海底的地质力学仍知之甚少。“这么说,这个叫波洛克的人认为马里亚纳海沟能产生带有陨石球粒般特征的岩石?”
“这是一个极含糊的理论,”泽维尔说,“事实上,这条理论从来没有正式发表过。上个月,我研究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为我们即将进行的强卷流演示做准备时,偶然在网上发现了波洛克的私人笔记。要不,我根本就不会听说这个理论。”
“这条理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