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即使“极光”飞机的雾化甲烷推进系统此时只用了一半的功率,三角洲部队也正以音速的三倍——每小时两千多英里的速度在黑夜中疾行。他们身后的脉冲爆震波发动机不断地震动,给这次航行打着催眠的节拍。一百英尺以下,海面被“极光”的真空尾流搅得波涛汹涌,掀起了五十英尺高的羽状水柱,冲天而上,形成长长的平行水流拖在飞机身后。
这就是SR-71“黑鸟”退役的原因所在,三角洲一号思忖着。
“极光”正是那些不该让人知道却又人尽皆知的秘密飞行器之一,就连探索频道<sup>1也对“极光”及其在内华达州格鲁姆湖的试机进行过报道。机密泄漏是由于远在洛杉矶就能听到的一次次“天震”,还是不幸被一个北海石油钻探工亲眼目睹,或者是由于管理失误以致在五角大楼一份公开发表的预算书中还保留着对“极光”的描绘,这些都不得而知。不过这几乎无关紧要。外面这样传言:美国军方有一架飞机,飞行速度可达六马赫,而且这个飞机再也不是只存在于绘图板上,它早就上了天。
“极光”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看上去就像一只扁平的美式足球。这架飞机长一百一十英尺,宽六十英尺,周身均匀地覆盖着一层晶莹闪亮的耐热瓷,就像航天飞机一样。其超常的速度主要是源于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型推进系统,称为“脉冲爆震波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燃烧一种清洁、雾化的液态氢,这会在天空中留下一条能暴露行踪的脉冲尾迹。出于这个原因,它只在夜里飞行。
今晚,三角洲部队穿越茫茫大海,以惊人的速度行进在漫漫归途上。其实,他们是在赶超他们的目标。照此速度,三角洲部队不到一小时就能抵达东部海岸,比他们的目标足足早两个小时。跟踪、击落那架飞机的问题已经讨论过了,但指挥官不无理由地担忧,雷达会探测到这起事故,或者燃烧的飞机残骸可能会引起一场大规模的调查。最好让那架飞机按计划着陆,指挥官早已做出决定。一旦弄清他们的目标准备在哪里着陆,三角洲部队就会紧跟上去。
此刻,“极光”正风驰电掣地疾行在荒凉的拉布拉多海上空,这时三角洲一号的加密对讲机显示有一个来电。他接通了电话。
“情况有变,”一个电子声音通知他们,“在雷切尔·塞克斯顿和那两个科学家着陆之前,你们先对付另一个目标。”
另一个目标。三角洲一号能感觉到那是什么。疑团就要解开了。指挥官布下的局又出了一个漏洞,要他们尽快弥补。如果在米尔恩冰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