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归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生去府里给小郡王讲故事,三十两在黎王府还真不算什么,当年黎家祖上是干什么的?咱们现如今用的昭州货、两郡货都是黎家的。”
“你这酸了去了。”
那酸的便不说这个,又附和了一些话,过了好一会,才不着痕迹自然夸赞说:“黎王爷还是疼小郡王,听说小郡王不学无术是个纨绔,可托生这个好家世,无聊乏了,有上门的说书人,比不得比不得。”
“我说荀老三,你今个怎么酸不溜秋的。”
“对啊,看着夸,怎么听着不是味。”
“小郡王虽说是纨绔了些,可从没欺压过咱们老百姓,上次有人背后编排小郡王,人小郡王也没掀了饭馆,还多给了赏钱。”
“黎家就没出过恶人,小郡王爱看个话本听个说书也没啥。”
“对啊对啊。”
黎家在百姓心中还是有威望有好口碑的,盖因祖上积累的,一代代人这么攒下来,当官的为国为民给百姓办实事,经商的那也童叟无欺,货物便宜贵价的,东西都是顶顶好的,还常常行善,什么救济院、维修路的,都是黎家出的钱。
那荀老三赔笑说自己没什么意思,糊弄过去。
可一日不成,百日千日,一人说不好,那千人万人,迟早有一日,黎家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暂且由着黎家狂吧。
说书先生很快就上岗了——工资给的多,不怕砸不下来人。拿京城住小胡同人家打比方,一家十口人,月月吃两回肉,粗粮精米面混着吃,过年过节走动,一大家子人一年也花不完三十两银子。
现在一个月赚三十,吃住王府全包,那就是净赚的钱。赚一月,未来家里起码一两年开销不愁了,可不是争着强着来么。
来了有百号人,已经是多了。
现在会识字写字都卡了一大波人,但凡沾点读书人的边,骨子里傲气着,不可能做‘说书人’这下九流的行当。之所以来这么多人,读书人能折腰过来,还不是因为东家是王府。
总是怀揣着一点幻想,要是被小郡王/王爷赏识中了才华,提拔了呢。
可惜啊。
一面是识字写字,二面是小郡王亲自发的,见了众人当场出了个题目:“下雪、婆婆、谋杀。诸位按照这三个元素,编个千字的小故事,要有趣、引人往下看,别给我拽文,直白点。”
揣着理想的读书人,这下就嘎嘣没了。
他们哪里会写话本子,就是写了也是引经据典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