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归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了,打的狠了,会累及无辜百姓,渠州官场也会动荡……
历延年看出圣上顾虑,想到太师说的中庸、仁君,皇爷爷想做百姓、官员称赞的仁君,求全不如求一,但不是他当皇帝。
便只能说:“先赈灾救百姓,次之查渠州。”
元和帝目光欣慰的看孙儿,孙儿心肠柔和,记挂百姓。
后来考校了徐宁,元和帝很是满意徐宁处事态度,并非决绝下死手之人,做事说话留有余地,当即给徐宁提了官。
徐宁走出永双殿时,额头都是冷汗,背脊沉甸甸的,但双目是一反过去,是清亮精明还有坚定。
去赈灾,这是大事也是难事,是块硬骨头。难做、难办,但机会难得,他在礼部做侍郎二十年,升迁无望,在圣上跟前露不到脸,如今这是机遇,办好了,以后徐家便是另一番天地了。
“不过圣上如何知道我的?”徐大人嘴上喃喃,但心底有点猜测。过去几个月,家中唯一大事就是夫人带子女往东宫跑着去看戏听书,回来再跟他说,太孙妃如何爽朗,如何有意思,今日听了什么戏,可逗趣了。
那时徐大人也没太当回事,他家就是个陪衬添头,就跟他这个礼部侍郎一般,宫里圣上办宫宴,他三品也能进宫朝拜,可圣上记得他是谁吗?
自然记不得。
他就是那混在诸位大臣中的添头罢了。
“难不成还真因为夫人陪太孙妃看戏,我给露了脸了?”
后来徐宁一打听,还真是太孙举荐的他,顿时心里泪流满面,太孙对他有再造、提携之恩,自然回头也给他家夫人好好道谢了一回。
京中徐家变故,前朝大臣都看在眼底。
后来说起来,便是:“京里变天了……”、“是有了新主了。”、“到底是不一样了。”
之前封太孙,诸位大臣还没切身感受到变化——太孙还在宫学上学,朝中照旧是元和帝批折子,好似就多了太孙的名头罢了。如今徐家因为太孙一句话,因为陪太孙妃看戏,就有了机遇,沉浮的官员,自然是眼睛亮了。
太孙是未来新帝。
此时不站队不混成太孙的亲信,还等什么?等太孙登基做了皇帝吗?
前朝百官心思浮动,都想巴结逢迎太孙,可惜太孙不在前朝衙门走动,身上无官职,还在宫学念书,太孙妃那儿的宴会也关了门,最近不办了。
锅热了,却没处使啊。
渠州水灾,黎南珠没心思办宴会,热热闹闹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