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诸葛连弩 (第3/4页)
星云战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分相仿,只是下方按着两个车轮,车轮之上,乃是一尊比普通弓弩略大的奇特弓弩。这便是栾奕所说的弩车,同时也是后世闻名天下——诸葛亮一手设计的诸葛连弩。
说起这诸葛连弩,还是此次西征之前诸葛亮与黄月英刚刚联手设计完成的。此弩下方弓弦与扳机之间设有复杂的机括结构,内装弹簧、发条等项。作战时,士卒只需上满发条,便可实现弓弩自动挂弦动作,从而完成连射动作。每上满一次发条可在短时间连续弹射弩矢十二枚,十二枚过后需要重新上一次发条,才能再次发动连射,如此往复。杀伤力十分惊人。
最初见到这款连弩的时候,栾奕震惊了好一阵子。记忆中,所谓的诸葛连弩只是传说中的存在,具体制作方法在后世已经失传,没想到诸葛亮和黄月英真把它给造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印象里的诸葛连弩最多只能连发十枚箭矢,怎么眼前这台却可射十二枚之多,比传说里的足足多了两枚。
不要小看这两枚弩箭,一台连弩车多射两枚,十台呢?一百台呢?一千台就多射两千箭,威力大了不是一星半点。
后来,在栾奕看过连弩车的内部构造之后立刻明白新式弩车威力惊人的原因——其中加入了不少发条、齿轮、弹簧元素。这些事物在历史上的大汉并诞生,是栾奕从二十一世纪舶来的产物。在这些先进元素的共同作用下,连弩车获得了新生。
栾奕有理由相信,新式的诸葛连弩无论是发射数量还是射击距离都比传说的强上数倍。
诸葛连弩的优势不可谓不明显,短时间内连发数百台连弩连发十二枚箭矢组成的密集箭阵将给敌人以沉痛打击。但是缺点亦是明显万分。
身为一台中型机械,给它上发条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两个壮丁,牟足力气消耗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把发条上满。在这方面,栾奕很想借鉴后世汽车方向盘“方向助力”的原理,以减轻拧动发条所需要的工作量。只可惜,大战在即,栾奕没有时间安排人手予以研发。只能等大战结束后再做进一步改良。
此外,连弩上弩矢箭匣每次只能装十二支弩矢,所以每轮箭射过后都需要更换箭匣,具体更换的过程也很复杂。
归结而言,一台连弩车抛射完十二枚弩矢,若想再射第二个十二枚,最快也需要半柱香的时间。
而在战场上,半柱香时间足够让一支训练有素的敌方军队做许多事情。如果敌军是骑兵,则有充足的时间杀入连弩车阵之中打开杀戒,今儿一举冲破己方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