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增长(5) (第2/4页)
志鸟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头,蔡文姬则不知在想什么,一个人看着电视。
汤懿是个很有趣的人,似乎和什么人都能说上两句,他说话很有味道,调侃、幽默,再带一点点自嘲,总是让人乐意和他说才好,比起黄宣见过的谈判专家,这样的国学大师,其实更容易与人交流。
又说了一会话,黄群盛就捧了个黄色的盒子下来,两臂托在下方,双手伸出回抱,端的是爱护,汤懿看着眼前一亮,起身接过来,摸着表面道:“是海派徽墨?”
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的将之放在茶几上,边开盖边道:“我上次在北京,看到一块艺粟斋的墨,要价3万2,我想了一个下午,最后还是没有忍心。”
墨盒内是用一块黄色的绸缎包裹着,汤懿小心的将之掀开,里面是四块笔杆长短,指节宽的黑墨,其中一块的边缘已经斑驳了,每个墨上都撰了名字,最边上的那块写着“寄鹤轩”三个字,汤懿用手抚着,轻轻的用指甲在上面划了一下,沾着唾沫在手背上抹开,叹了口气,道:“胡公寿的墨,好墨。”
“这你可愿留下墨宝?”黄群盛笑着,他是学理科的出身,但那个时代的学生,总是对国学有不小的兴趣。
汤懿还是摇头,道:“当不起啊。”
“什么是海派徽墨?”问话的却是蔡文姬。
汤懿略带诧异的看了她一眼,晃着脑袋解释道:“墨这东西,是要文人用的,文人有钱了才能用好墨,所以上海开埠,国内的一大批文人、书画家就被上海吸引了,现在叫人文荟萃。那时候,制墨最有名的是曹素功和胡开文,这曹素功的六世,叫孙尧千的一支就迁往了上海,他的墨肆,就是我刚才说的上海艺粟斋,再后来婺源的詹大有后人在上海小东门点烟制墨,胡开文的五世孙也在上海开了胡开文墨庄。这徽墨就重振雄风了,这就叫海派徽墨,大概是从光绪开始吧。如果老师给你讲课的话,还要加一句‘方寸之地,气象万千’,说的就是这墨的设计了。”
蔡文姬点着脑袋,又问道:“既然这墨这么好,您怎么不试试呢?”
“浪费了。”汤懿又叹了口气。
黄宣偷眼看着,小声问洛林道:“汉朝那时候有书法吗?”
“最有名的叫章草。”
不等他再问,黄群盛笑道:“行了,你也别客气了,这是我专程为你买的,你给我留下一块墨宝,剩下的就拿回家去研究吧,若是舍不得,那也就只能留在我这里了。”
汤懿又开怀大笑了起来,道:“那就在这里吧,客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