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称秦氏的。骃也可能是他的表字,也可能他的本名就是骃、驷是后世翻译的误认。
先秦这会儿,但凡贵族都有姓有氏有名有字。而姓是用来显示血脉的,氏则是用来鉴别贵贱的。
别人一听你是嬴姓秦氏,就知道你是秦国王室子弟,是诸侯王族。
但你要是说你是嬴姓沈氏——
谁?没听过,不认识。
嬴姓又怎么了?姓嬴的那么多,嬴姓有几十个氏呢。
贵族以氏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连名带姓喊人显得很不尊重。但在双方身份差不多的时候,以氏+名喊人,会显得正式许多,不带侮辱性质。
嬴稷,或者说应该叫秦稷,从外头进来,先瞅了一眼聚众唠嗑的秦君们。
子楚看到他问了一句:
“真去偷画了?”
秦稷义正辞严地否认了:
“怎么可能?寡人是那种人吗?”
其他人看看他,默默扭开了脑袋,继续聊天。
没有人回应刚刚的反问。
没有回应,就约等于默认。但秦稷不以为意,往他大胖儿子身边一挤,强行占了个位置。
“方才在聊什么?给寡人也听听。”
秦柱好脾气地答道:
“在聊政儿他们在做什么。”
不好脾气也不行,他没资本跟他亲爹对着干。
秦稷哦了一声,突然提出一个问题:
“府君总说天道明察秋毫,真的会让政儿他们钻到空子吗?”
这个问题一出,谁也没说话。
半晌后,身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慢悠悠开口了:
“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去行善,和为了好名声去行善,难道不都是在行善吗?善举造成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并不会因行善者的内心想法而出现区别。哪怕要分出个高下,后者也不至于就完全不配得到任何回报。”
战国时期的秦君们纷纷嘴角一抽。
春秋时期大家还比较讲究面子,喜欢以礼待人。有时候打仗还要先君子作风地等对面列好军阵,再公平公正地打一场。
这就导致春秋的老祖宗们有时候会有点文绉绉地穷讲究,还有些个秦君就喜欢说大道理。
孝公熟练地忽略了那段话里的弯绕:
“先祖说的不错,即便政儿他们是有目的地为民做事,多多少少也该有点功德作为进项才对。”
说话间,漆黑一片的屏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