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番外二 (第3/5页)
酒神葡萄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平地用起来还好,主播他们南方这种地,单独一家一户用起来根本不划算。”
不只是地不平,面积不大,更重要的是家家户户的地也不是连在一起的,大机器一上去没走两步就到了别人家的地,这怎么搞?
大家讨论了一下这个事,发现还真是这样,想省时省力的话,种地成本也根本低不下去。
倒还是可以继续人工的方式,搭配一些轻小型的工具,主播爷爷奶奶就是这样,但一看超市的粮价,有这个种地的时间,不如出去打工。
自己家里这点地种个一年,挣的钱还不如出去打两个月工,也就是爷爷奶奶生活惯了乡下,儿子也算有出息,在乡下种田纯属不想看土地荒芜。
有人觉得不对:“那这样子,不就大家都进城打工,没什么人种地了?”
北方好说,大平原大机械,一些专业的人手就能弄,但南方很多地方怎么搞?
主播家里这一片路上是没看见什么荒地,但通过各种对话大家也能听出来,都是上年纪的老人还在种。
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挣钱,不管去外面还是去县城里,基本上应该会种田的没有几个。
那岂不是等老人走了,那些地方的耕种就处于一个后继无人的状态?
【爷爷和老板也说起了这几年不太好的天气,还有前两年新下来的补贴政策,不同地方都不一样。他们这里种粮食的农民大概一亩粮地补贴十八块多吧。
老板笑道:“你那点地,不也就是自己种着自己吃。”
爷爷挥挥手:“我自己一年吃点,每年还给浩然和小小家公(外公方言)那边送点,种的米很好分。
就是菜这些,一出一大茬,天天吃那些都吃的烦死了,只能拿去晒了腌了。”】
这个烦恼家里种田的都理解,收获是好事,可除了主食,到了时候一天天净是那些原菜,谁看了都烦啊。
晒干是最常用的储存方式,至于腌,还得家里有点条件的才能做。
大家心想,就主播家那两块水田,一年早稻一次晚稻一次,米就算产量再多,供七口人吃一年也是不够的。
住城里的他们应该还会买其他不同品种的米吃,而且南方那小碗吃饭一丁点大,主播能吃个两碗半就是胃口好了,每顿净吃菜了,米的消耗也相对不多。
最让大家关注的,无疑还是那个补贴政策。
种田,还给直接补钱?
不管是自己干着农活的自耕农、佃农,还是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