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西蒙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在河边铲沙子,用推车装回建筑工地,又在那儿将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用混合好的混凝土,将石头固定住。这是用混凝土和石头搭配出的粗糙产物,赖特先生称其为沙漠石匠术,但所得成果看上去极为漂亮,在混凝土中,透显出五颜六色的石头,到处都是裂纹和岩石的纹理。墙壁的高度约有一米,那厚度在白天可以将沙漠的热气拒之门外,而到了晚上,却又能将内部的热量保留在内。
伊妮娅建的这间小屋,第一眼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不尽如此,她在设计中加入了很多小花招,过了几个月,我才将它们全部领悟明白。稍稍猫下腰,就可以通过入口,进入门厅,然后跨下三级宽阔的台阶,绕上一番,来到另一个木石入口,可以把它视作通往主房间的大门。这个弯曲下沉的门厅,功效就像是气闸门,可以阻挡风沙和雨水的进入。她还在那儿搭了帆布,有点像是重叠的三角帆,增强了气闸门的功效。“主房间”只有三米宽,五米长,但看上去相当宽敞。有一个凸起的石桌,旁边围放了几把固定的长凳,营造出就餐和休息区。在屋子的北墙上,她设计了一个壁炉,还在边上安了不少壁龛和石椅。墙上甚至还有一个真正的石烟囱,但是烟囱完全没有碰到帆布或是木头屋顶。在石墙和帆布之间,在坐姿视平线的高度,她造了一扇百叶窗,从南至北,占满了一面墙壁。这面狭长的全景区,既可以用帆布盖住,也可以用百叶帘遮住,而且不用在外面动手。她在营地的垃圾堆里找到一些陈旧的纤维塑料杆,并用它们在屋子顶部将帆布塑造成圆滑的拱形,突立的尖顶、大教堂似的拱顶,以及折起来的古怪壁龛。
事实上,她还为自己造了间卧室。要到那里,须从主房间再跨下两级台阶,绕上一番,转个六十度。小房间建在一个坡度和缓的斜坡上,背靠一块巨石,也就是她的选址之地。在她这儿,没有水,也没有管道,营地的淋浴房和厕所间是共用的,位于一座附属建筑中,但伊妮娅在床边(她的床是一个用胶合板造的平台,上面有床垫和毯子),造了个漂亮的小石盆,还有一个浴缸,每周有好几次,她会在主厨房烧水,然后一桶一桶拎到小屋,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
每天,光线会从帆布屋顶照进来,日出时暖洋洋的,正午时晒进来,像是涂上了一层黄油,到晚上,就变成黄澄澄的了。此外,伊妮娅选址时,特意将它安在巨人柱、多刺的梨丛和石松仙人掌旁边,这样一来,每天每一个不同的时刻,就会有不一样的影子投在不同的帆布面上。这个地方非常舒服,非常惬意。而当我的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