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升空的过程中冷却,天空上就会出现云朵,原来云本就是水的一种变化,是气化的水。再联想当天夸风与夔牛相斗的场景,毕方猜测,雷电使云层受热膨胀,然后风再突然降温,一冷一热云就被再次还原了水的本质。
有了想法自然要尝试,真圣的天赋虽然有所重合,但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夸风虽然能吐风,但关键在于吸收才能释放。毕方不同,毕方挥动翅膀天生就能起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毕方天生掌风,正挥翅膀风冷,倒挥翅膀风热。如果云化雨的根由真的是冷热变化,那么无需别人,它自己就能完成。
毕方挑了快较大的云团尝试,果不其然,那是它第一次降雨。这也奠定了新天庭建立后的降雨模式,雨师风伯雷公电母的配合,完全参照毕方的做法。
也正是因为这次实验,毕方对水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无数次的尝试后发现,水是可以有不同形态的。冷风吹至一定程度,水就化冰密度加强。热风吹到一定程度,水会正法,密度降低。
要说共工死后谁对水的理解最深,毕方绝对是当仁不让的。
眼见毕方和赤松子带着好几位对水之法则有一定掌控的修士前来,大禹喜不自胜。众人协力施展纯净之水,禹鼎终于成型。虽然这些水是后天之水,比不得共工的水之极,禹鼎也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但培养息壤已是足够。
大禹将息壤投入禹鼎之中,息壤在五行滋养下,无时无刻不在生长。而禹鼎以金精为主体,其能大能小内装一界的特性,使得息壤成长的同时,禹鼎的内部空间也在成长,这也为大禹后来理解空间造界提供足够的感悟。
禹鼎铸成,大禹欣喜的同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他央求蓐收再给他一些金精,说是另有用处。蓐收虽然将金精视为至宝,但大禹有求他自然无有不舍,但根由还是要问的。
于是大禹将元始命他取第一条龙脉气运,建立王朝收拢各部落,以防战火席卷天下的事情说了一遍。
大禹说他观测息壤分裂出最大的部分分为九份,于天下各处形成山脉。这九处都可成长为真龙脉,决定天下气运。若一同成长,天下气运一分为九,有心之人难免动心思,还是免不了相互征伐。
息壤无论如何还是以土为主体,金精乃是金之极。自己这些年参悟五行生克,知晓土生金无往不利的道理。他想以金精铸成九鼎,分别镇压于息壤所化龙脉之中。
这样一来,龙脉气运会被九鼎吸收,始终保持在一个界限,达不到长成真龙的状态。如此一来,真龙脉只有一处,气运所聚,人心才不会分崩离析。
大禹补充道,与禹鼎需要温养息壤不同,其余九鼎不需要其余五行之力。也不需要大小变幻,所用金精大小,一共再有禹鼎所用就够。
蓐收本来也就是好奇一问,得知是为天下苍生,当下不再废话。为怕大禹不够,他干脆双倍给予。
说到这里,孔宣笑着问我:“听闻这些,你可知你师父那条真龙脉本已旱死,为何还能成长到如今地步了么?”
孔宣指的是敦化地下那条当初满清的龙脉,这条龙脉牵扯颇多,更是钓出了圣子张光壁。从靺鞨族分为了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然后粟末靺鞨大祚荣建立渤海国养育龙脉。
再到渤海国灭,黑水靺鞨族长布库里雍顺鸠占鹊巢埋葬于此,然后真龙长成,多尔衮携福临入主燕京。几百上千年间,渤海国末代太子牺牲魂魄只留本源,以当初假扮大巫师的姜子牙传下的鬼菩萨秘法,改换无数次面孔,为的就是夺回龙脉。
这千百年的怨恨与阴谋,不得不叫人唏嘘咂舌。
当初我也好奇过,已经绝了龙气的龙脉为何还能生长。直到此时孔宣跟我说,龙脉根本竟然是息壤,一切我全都想通了。
我苦笑回答:“你之前不都说了么,息壤是生生不息的,只要不完全消失,哪怕只剩一点早晚能长成原来的样子。息壤是盘古之精,根本就不可能消失。此世界的气运除非出离界外,否则本来就是不增不减的。”
“得到龙脉的认可后,命运就会与龙脉相连。仁政气运大盛,暴政气运骤减,但这都是表象。龙气的消失就像水的蒸发化作云,水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是气化了。假以时日,失了气运的王朝毁灭,龙脉还是会再次长成。”
喜欢阴阳界的一朵奇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