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倒右手,将新港的别院价钱越炒越高!
这种炒房团的手段,用在古代再合适不过了,别院这种没多大卵用的度假屋,卖的都是达官贵人,和老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收割的是达官贵人,肥得流油的却不肯交税的那帮人!
新港的所有税收都归海税司管,房屋买卖倒来倒去,次数倒得越多,海税司的税就收得越多!
等房价到一万两的时候,成国公和秋大人都出手了两套。
把买房的钱全部赚回来了,相当于现有的房子也是赚的。
他们转头就听家里孩子的,把赚来的钱用来买新港的商铺。
那些当初没有多下手一套,或者是下手了,但转头人家给五千两,六千两就卖了的,这会儿是捶胸捣足。
眼瞧着海天别院的房子越来越贵,有些人就忍不住跟风追高,有些人打起了小算盘,跑去新港买地,然而,最好的海景一线全部都被皇帝和柳杏儿给安排了,他们再买地,位置就不大好。
即便这样,新港的地也卖得哗啦啦的。
新港周遭原来的村民,全被柳杏儿给安置了,房子是统一修的,他们没了田地,也没法子去别的渔村下海打渔,柳杏儿就命人将他们挑拣一下收编,一部分去修房子,一部分人当清洁工打扫卫生,一部分人维护花草,一部分人负责平时的修补工作,还有一部分渔民被陈虎征招到了海军队伍里。
柳杏儿还修了几座学堂,只要户籍是新港的百姓,十三岁以下的孩子全都可以免费上学,男女一样。
学堂除了教认字算数,还教各种手艺。
所以很少有女孩儿的家人不让女孩儿去念书,毕竟学了手艺,将来就更能挣钱。
而新港衙门和海天别院一个月一个人至少给他们发五百文钱的工钱,比他们种田打渔合适多了。
大家伙儿都感念皇帝的好,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啊!
都盼望着海天院多卖点钱,但凡来打听海天别院的,老百姓们都一个劲儿地吹。
什么这里是风水宝地喔,在这儿占了一点儿地盘,肯定会六畜兴旺,子孙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