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古代墓(2 / 2)

极品相师 锦瑟 1925 字 11个月前

三人前后脚走进身后的洞口,这里面就不是天然溶洞了,而是一个人工挖凿的山洞。三人沿着山洞的石梯一直上行,在石梯的尽头看见一条狭长的墓道。

萧绝举着手电筒打量了下这条墓道,长约十米,宽约两米,全是用青石砖砌成的,顶部设计成圆拱形,看起来有点像蒙古包。

“试试有没有机关?”萧绝简单的打量了下墓道,回头询问何差。

“这个墓道不会设置机关。”何差说着率先就走进了墓道。

萧绝和公仪卿疑惑的对视一眼,然后跟上他问道:“为什么?”

何差指了指墓道两边的石壁说道:“看到石壁上的壁画了吗?一座古墓可能有很多条墓道,不过一般这种壁画墓道都不会设置机关。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防盗门,但并不会每个门都按防盗是一个道理”。

萧绝两人了然的点点头,这种事情还是何差这样的内行人懂得多,也难怪赖五爷费尽心机也要把他请过来。

三人一边走一边欣赏起墓道上的壁画,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2万年。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就很繁荣,到了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不过宋代以后,壁画就逐渐衰落了。

壁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涉及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这个墓道上雕刻的壁画属于文学范畴,似乎是一部戏曲的缩影。萧绝不懂戏曲,也看不出说的是哪出戏。

“上面说的是西厢记吗?”公仪卿大概懂一点,不过也不是很确定,犹豫着问道何差。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是王石甫的西厢记了。”何差点头说道。

“西厢记?”萧绝略微回忆了一下文学史,猛然记了起来:“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莫非这是一个元代墓?”

“西厢记自元代流传至今,可谓是家喻户晓,口口相传,单从这个壁画上无法确定古墓年代。不过再加上那些穿着蒙古服饰的修墓匠,以及这个独具蒙古包风格的墓道,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元代墓了。”何差分析总结道。

萧绝两人诧异的说道:“清朝墓下面又出了一个元代墓,这个古墓究竟还掩埋了多少秘密”。

“兴许这是一座古墓群,先是清朝墓,现在是元代墓,后面起码还应该有一个雍王墓。”何差眼底放光的猜测道。

古墓群!

萧绝和公仪卿更加诧异的对视了一眼,萧绝沉声说道:“可能这才是赖五爷的秘密”。

“你的意思是赖五爷早知道这底下是古墓群,他要找的东西不确定在哪一座古墓里?”公仪卿顺着萧绝的思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猜测不错的话,就是这样了。这也可以解释赖五爷要找不同帮手的原因了,只因他也不确定会在里面遇到什么阻碍。”萧绝颔首道。

何差听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插话道:“真要是这样,那赖五爷他们兴许没死,可能跟我们一样,进入了另一座古墓”。

萧绝和公仪卿也正有这个想法,公仪卿蹙眉道:“没想到事情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们得尽快找到他们才行,不然等赖五爷找到了东西出去,这次逮捕计划就要失败了”。

“那我们别耽误时间了,先进这个墓探探。”何差闻言忙道。

萧绝嗯了一声,三人没再在墓道里停留。快速的穿过墓道,在墓道的尽头有一道石门,何差轻车熟路的找到机关打开了石门。

石门轰隆开启,里面的墓室出乎意料的奇特。整个墓室修建成圆形,四周全靠八根金丝楠木的柱子支撑,八根柱子中间矗立着一尊石雕女像。

三人走进墓室,站在石像前看了看,这是一座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女像,像面上的女人巧笑嫣然,连睫毛都处理的惟妙惟肖。她穿着一身蒙古贵族的服饰,一看服饰最低也是郡主级别的。

“底座上这些文字是……蒙古字?”萧绝指着石像底座上的铭文问道。

“石像之女一身蒙古贵族的打扮,不是蒙古字又是什么字?只是历史上关于元代的古墓记载寥寥无几,迄今为止也很少发现过元代墓,所以我也不认识这些字。应该记录了她的生卒和名号吧。”何差说道。

“元代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算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什么元代墓的记载这么少?”公仪卿闻言不解的问道。

“元代建朝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

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而元朝皇族,特别是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

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者发现的线索和痕迹,皇帝下葬地点在史书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其实这是很聪明的做法,他们吸取了过去帝王们那种穷天下之力以崇山坟,倾天下之财以充藏椁,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的教训,采取了极其保密的土葬方式,使后人难以发现而免遭发掘暴尸之痛。”何差滔滔不绝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