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练习与实操的区别,来了一个硬活(1 / 2)

还有,她家的经济条件应该相当好。在城南老街买下一个双门面可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受。

她家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至少也是中产阶层了。

这让李敬生多少有一点点压力。

自古以来,便有门当户对的说法。

她不看中李敬生的经济条件,只看人品和潜力,不代表她的父母也与她的态度一样。

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赚钱,达到与她家差不多的经济实力,甚至更强一些那就更好了。

这样,他与欧晴岚真到了见家长那一步,阻力会小很多。

两人吃完蛋炒饭,欧晴岚的兴致似乎很高,让李敬生陪着她在城南老街瞎逛。

看到各种小吃她都想尝尝。

遇到一些好看的小饰品、摆件之类,同样买了不少。

这也让李敬生看到了她那童真未泯的一面。

送她回去时,李敬生准备打个出租车,她却不肯,拉着李敬生的手,要他陪着走路。

自然是依着她。

两人漫步在夜色中的街道,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李敬生能感受到,两人的感情正在不断升温。她对李敬生已经有了一些明显的依恋。

把她送回居住的小区,分别时,她脉脉含情的看着李敬生。

“谢谢你陪你逛了那么久,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这个小摆件其实是买了送给你的,不许嫌弃。”

她把一个洋娃娃塞到李敬生手里。

当时买的是一对,一男一女。

塞给李敬生的是一个女娃娃。

“以后你每次看到它就能想起我了。嘻嘻,这就叫睹物思人,懂不?”

女孩子都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

她们的思想,有时候真是……有点那个。

“照你这么说,那个代表的是我咯?”

“当然呀!我回家就把你的名字写上去!”

她眨眨眼认真的说道。

“难道我长得有这么丑吗?”

那个玩偶摆件尖尖的鼻子,夸张的圣诞老人表情,阿凡提的发型,尖皮鞋,燕尾服,实在是太丑了。

“哈哈,说出来怕打击到你。可能这个玩偶长得比你还帅那么一点点!”

她笑得很损。

“好吧!那你把我的名字写上去吧!”

李敬生最终妥协了。

“也不用这么一副深受打击,生无可恋的表情嘛!其实你在我心目中是最帅的男人。时间不早了,赶紧回去休息吧,看你这阵子都累瘦了一圈,怪让人心疼的!”

她催促道。

“嗯,明天见!”

李敬生挥挥手道别。

其实每次道别都挺不舍的。

“路上注意安全哈!”

她在后面叮嘱。

“没事,我长得丑,很有安全感。”

李敬生头也不回的大声回答,身后传来她那银铃般的笑声。

……

第二天,李敬生早早的赶往第二医院上班。

现在时间基本固定下来了,二、四、六,他在医院的手法复位门诊坐诊,剩下的一、三、五、周末,都在诊所坐诊。

这是华主任跟他商量后排的班,最大程度兼顾到了医院的利益。

因为徐医师星期六与星期天从不上班。

现在李敬生把手法正骨学出来了,星期六就由他顶着。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两天的空档期,然后星期二往往会特别繁忙,有李敬生与徐医师两人坐诊,来再多的骨伤患者也能应付。

至于星期四,华主任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想要李敬生上完白班后,晚上再跟着骨外科的医生做两台手术。

今天正好是星期四,李敬生来到门诊后,发现外面排着很长的候诊队伍。

这种盛况在周一至周五几乎天天都能见到。

人世间总是有着太多的不幸。

扭伤、骨质疏松提重物或者做一些很平常的动作发生骨折、摔伤、车祸伤、殴打伤……有些骨伤病人的受伤经过,脑洞再大都想不到。

甚至有人打个喷嚏搞骨折了。

第二医院的手法正骨现在名声远扬,不但市内的骨伤患者纷纷前来就诊,而且产生了一定虹吸效应。周边省份的不少患者也赶过来求诊。

原因嘛,很简单,不用开刀做手术就能治好,患者少受罪,少花钱,住院时间短,恢复效果还不比手术治疗差。

甚至手法正骨的治疗效果有时候还要好很多。

对患者有这么大的好处,自然愿意千里迢迢赶来求诊。

“李医生,就等着你来了!患者都已经催了我不下二十次,总是问,你们手法正骨的医生来了没有?”

黎丽今天的头发有点松散,整个人也透着一股庸懒的女人味。

脸色红润,精神焕发。

李敬生身为过来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女护士昨晚肯定很幸福。

她上次还是单身,这么快就被拱了。

该不会真的与上次那个关外卖的励志小哥好上了吧?

人家的私事,李敬生肯定不会乱打听。

“叫号吧!”

李敬生来了后,黎丽与陈医生都有了主心骨。

“李医生,什么时候能够跟着您学个三招两式就好了。刚才那些患者和家属你知道怎么说的吗?他们指着我说,他不是医生吗?为什么他不能正骨?”

陈医生一副受了委屈的小媳妇表情。

身为手法正骨室的医生,但是正不了骨,这是他最大的痛点。

偏偏还没办法解决。

“你平时回家有练习正骨手法没有?”

李敬生倒是觉得教陈医生一些正骨手法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这事还得徐医师答应才行。

不然,他要是私自教给陈医生,到时候肯定会惹得徐医师不高兴。

“练了呀!我还专门在网上买了一万多元的仿生关节骨骼,专门用于练习手法正骨复位。每天都有练习,你看我的手就知道了。”

陈医生摊开手掌,可以看到一层老皮,特别是右手。

看来他还真的在家勤学苦练。

“也不知道是我的天赋不好还是怎么回事?我在家里用仿生关节练习挺顺利的,我闭着眼睛都能把关节卸下来,再装回去。可是一到了病人身上就不管用了,上个星期你也看到了,给那个小朋友复位肘关节,才弄了两次没弄好,家属差点就一拳打在我脸上。”

陈医生提起那件事情,既委屈又愤怒,同时还有些无奈。

遇到脾气不好的家属,正骨操作时只要出点问题,很容易迁怒到医生头上。

“仿生关节就只有骨骼,没有肌肉、血管、韧带、表皮、骨膜等组织,你练习时能够顺利复位,那是因为没有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阻碍。临床实操时不容易成功,是因为多了肌肉、血管等组织,隔着皮肉,你没办法看见骨骼的情况,还有那些软组织的阻碍也不可小觎。”

李敬生给他指点迷津。

练习和真正的实操,差别往往很大。

比如扎静脉血管,有的护士很牛,可以飞针,而且一扎一个准。

患者甚至感受不到太多的疼痛。

就像被蚂蚁咬了一下,然后静脉通道已经建立成功了。

有人对着仿生的橡胶血管练习扎针技术,看似每交都能扎得准,但是一到患者身上就失手。同样是因为真正的人体与仿生出来的人体组织区别极大。

“那我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陈医生虚心请教。

“没别的办法,唯有多看,多学,多钻研,有上手机会就多练习。”

李敬生觉得想要快速提升手法正骨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病人身上多实践。

只是这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没有哪个病人愿意被当成小白鼠。

这就必须有老师站在后面掠阵。

只要徒弟正骨两次还没成功,抢在患者和家属没发火之前,老师赶紧接手。并且帮徒弟说几句打圆场的话。

“你这个关节错位其实不是一般的错位,它的角度很刁钻,这就导致复位难度成倍增加。某某医生平时给一般的患者复位都能成功,你这个可能是太难了一点。我亲自帮你复位试试。”

这样跟患者解释几句,患者和家属也就能够理解。

自然不会再多说什么。

这时候,只要老师把患者治好了,那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事后,徒弟需要多用心去琢磨,看看到底是哪里没掌握好,然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强。

陈医生人还是挺勤奋的,态度也很端正,就是有点不爱钻研,悟性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