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是清明节了。
按照习俗,今天全村的男丁都要去参加祭祀活动,整个祭祀活动分为两天。
第一天上山祭拜祖坟,给先人扫墓。
第二天,开祠堂请族谱,给家族里的新生儿童上族谱。
这两天,都会办大酒席,由族中统一出钱,俗称“吃清明”。
整个弯氏家族的祖坟有两处,一处位于东山坡,一处位于南山。
两地相隔约有二十多里地,中间还隔了一条河。
所以没有办法在一上午的时间内祭扫完,只能是上午去一处,下午去一处。
下午去南山祖地的时候,要过一条大河。
这条河可不是弯家村口那条清浅的小溪流,而是宽达五六百米的大河。
河上原本有一条浮桥,以供两岸的行人来往。
然而,前几天上游下大雨,河里涨了水,政府怕出事,便临时管控了浮桥。
以至于清明扫墓的人们,不得不乘坐渡船出行。
原本村里也是准备了几条渡船的,但弯家村今年办大事儿,来的人多,以至于僧多粥少。
单靠这几条小木船,得来回三四趟才能把人都渡过去。
正犯愁呢,打上游“突突突”的,开过来一条大货轮。
船老大站在船头的甲板上,拿着个大喇叭对着岸上的人喊:“是弯家村的吗?”
岸上的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弯家村的族长才站出来回应:“是的呢!后生,你喊我们什么事?”
那船老大说:“我是唐家湾的。这两天河里涨水,浮桥过不去。
我们村长晓得你们族上今天吃清明,让我过来搭你们过河呢?”
船老大的话,让河岸上的弯家村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纷纷小声的议论起来:“不是,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这唐家湾的,怎么还主动来搭我们过河来了?”
“哪个晓得哟,怕不是在打什么鬼主意吧?”
倒怨不得村民们这么想。
实在是弯家村和唐家湾两个村子,算是死敌。
早年间,两个村子,因为争抢水源和土地资源,年年发生械斗,打的是你死我活。
因此,尽管离得很近,但是两个村子从不结亲,也不来往。
那仇视程度,属于走在路上看见了就要互相吐两口唾沫的程度。
到后来改革开放后,由政府主持公道,重新分配了水渠和土地等,两个村子的争斗这才算是平静下来。
即便如此,也是互相看不顺眼,互不理睬。
故而,今天弯家村人听到昔日的仇敌,主动派船来搭他们过河,当真是惊讶的很。
货轮靠了岸,船老大丢下来一捆缆绳。
老族长让人接住,绑在了码头上栓缆绳的石桩子上。
船老大则麻利的跳下渡轮,放下了桥板。
弯氏的族长拿了一包“华子”主动上前说话:“后生,你说你们村长让你来搭我们过河,可是真的?”
船老大个子不高,却是个极为敦实的汉子。
他咧着大嘴笑呵呵的说:“那还能有假?弯家大伯,我问你,你们村里可是有个叫弯际书的年轻后生。”
弯氏族长回过头看了一眼人群里的弯际书。
孩子手里捧着贡品,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哪怕已经尽量穿得朴实低调,仍然是人群中最耀眼的两个之一。
当然,另外一个就是三胞胎中的老大弯际州了。
只可惜三胞胎中的老二在部队不能回来,否则最耀眼的还要再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