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回忆藏起来封装好,有些无奈地笑了下。他发愣太久,手机已经熄屏了,解开锁,页面还在有关郇弈的新闻上。
好几年前赵曼那句没头没脑的“假以时日”忽然从他脑海里冒出来,他退出手机界面,想,果然还是曼姐料事如神,郇弈没有愧对这四个字。
回国之后少不了交际,他私下去了几个饭局,傅子路还给他约见了这两年一直有联系的郭导。郭导是个清高的人,在圈子里有公认的地位,哪怕苏玟当初被打压得最惨的时候,郭导依然坚持给苏玟递剧本。
只是当初苏玟状态不好,傅子路又一直想把他送出国,干脆拒绝了郭导的橄榄枝。但没想到郭导竟然把本子搁置了两年,非得等苏玟回来再筹备开机。
如此盛情,苏玟不得不认真对待。
“玟玟,”在去饭店的路上,傅子路还忍不住说,“现在递到我这儿的还有两个剧本,我看了看都挺有爆点,赚点儿热度没什么问题。但郭导那片题材受众小,可能不符合现在的粉丝市场,你现在刚回来,我觉得你更需要的是关注度。”
苏玟不甚在意地支着下巴,偏头望窗外。他回来后除了聚餐外没有自己出过门,每次都乐此不疲地打量各种角度的北京。其实城市大多是一样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标志性建筑多年不变,没什么值得翻来覆去看的。
他说:“就接郭导的吧,我还挺感兴趣。”郭导想拍的是部体裁不太明确的电影,以文艺片的框架夹些纪录片的成分,内容是苏玟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明星的人生。
郭导想展现快速膨胀的网络世界对隐私的侵犯,生活节奏过快后值得商榷的言语真实性。不辨真假的众人人云亦云,洋洋得意地当裁决者,而镜头前的人如履薄冰,被舆论和满世界的目光逼得无处可退。
其实主题定下来也不是非得把主人公定位在明星不可,但明星身上这些东西表现得更为明显。
傅子路还想说什么,但目的地到了,他只能淡淡叹口气:“先去见见郭导吧。”
苏玟到包间的时候郭导已经到了,这两年郭导显老了一些,表情倒一如既往的严肃。苏玟笑盈盈地走过去:“郭导,好久不见。”
郭导这才露出点儿笑容:“你这孩子,这两年是不是还蹿了点儿?”
苏玟不太好意思地笑了下:“郭导真是好眼力,就长一厘米也被您看出来了。”
“那可不,”郭导在自己大腿处比划了一下,“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才这么高呢,看着你长大的。”
傅子路见这两人寒暄叙旧,把服务员叫到一边招呼上菜了。他不希望苏玟接郭导的电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剧本对于苏玟而言太过真实了些,他怕苏玟不愉快。但既然苏玟铁了心,他也不便再劝。
双方都有意合作,自然谈得融洽,郭导喝了点儿小酒,拉着苏玟说:“我和编剧把剧本又改了好几遍,制作也跟得上,放心吧,不会委屈你。”
苏玟笑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说道:“郭导您瞧这话,哪能委屈我呢,是苏玟该感谢您一直记挂我。”
“我就是,”郭导打了个酒嗝,“就是见不惯他们那种官僚作风!电影是什么?是文化!是艺术!是他们能拿钱糟蹋的吗!”他说完无言地盯了苏玟一会儿,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但别屈服,男人就应该在压迫下挺直脊梁。”
“您说得对。”苏玟见郭导已经醉了,忙叫傅子路拿醒酒茶。他俩折腾好一阵才把郭导送回了家,苏玟靠在车座上长出了一口气:“回家吧。”他怀里还抱着被郭导强行塞的剧本,把车里特地装的阅读灯打开,随手翻了翻。
确实是部不错的剧本,主角因为常年处于高压环境下产生了抑郁症,并且把自己幻想成他演过的各种角色,开篇用梦境营造出悬疑的气氛,再用几大角色的转换把悬念拉扯开,主角在不同人格中试图突破自己,但他本源人格却一层层被束缚。这电影并不走一般文艺片的套路,不过总体而言压抑了一些。
苏玟翻了十多页,有些被这个剧本吸引了,以至于手机响了好几声都没听见。最后还是傅子路叫醒他:“玟玟?玟玟!”
“啊?”苏玟猛然清醒,“怎么了?”
“你手机响了好几声。”
“噢,”苏玟一边摸手机,一边对傅子路说,“这剧本比我两年前看的好多了,还挺有意思。”他拿起手机一看,何洛霄给他发了几条消息,还打了个电话,看样子有些着急。他点开消息框,何洛霄发的是语音:“你看看这段采访!”
“竟然有记者公然问郇弈怎么看你这次回归!”
“应该是个新人,真是可怜,恐怕明天就得卷铺盖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