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生死盘(1 / 2)

整个晚上,端木翠都闷闷的。

两人在马行街最中央的太白楼二楼用膳,透过打开的窗扇,可以看到远远近近的灯火和热闹。展昭给端木翠夹菜,菌菇、竹笋、芽尖、糖藕,那么小一个砂碗,堆得高高颤颤。

她不看展昭,也不夹菜,自顾自拿筷子在碗和碟子之间搭桥。

展昭叹气:“端木,多少吃点,都饿了这许多时候了。”

“没胃口。”

展昭顿了顿,柔声宽慰她:“一会儿吃完饭,去看傀儡戏好不好?”

不提还好,提起这茬,她更火了:“不稀罕,一辈子不看都不稀罕。”说着腾地起身,噔噔噔下楼去了。

展昭下意识也想起身,边上忙活的小二看看情势不对,赶紧过来点头哈腰。展昭是官,他也不敢明说是怕展昭不给钱,只得拼命朝展昭笑,笑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希望展昭能明白他笑容底下的辛酸用意:爷,你若是不给钱,掌柜的会扣我工钱的……

待展昭结好账下去,端木翠早不见了。

好在,他知道她是去哪儿了。

到端木翠家时,刘婶还没来得及走,见着他第一句话就是:“姑娘睡下了。”

这么早就睡下了?展昭无奈。

刘婶倒是善解人意:“那……我先走了,姑娘刚睡下,展大人若去叫门,没准还能喊她起来说会儿话。”

送走了刘婶,展昭将门闩上,方一回身,就见端木翠穿着里衣站在阶上恨恨瞪他。

展昭哑然,半晌才找到话说:“不是睡了吗?”

“饿了!”

翻遍了整个灶房,也只剩下面的材料了。展昭将鸡蛋打在碗中用筷子搅散,揭开盖时,面条正咕噜滚着翻身。展昭将蛋花倒下去,最后加了盐巴和葱末,然后起锅。

热腾腾的葱油蛋面送到端木翠面前,她一声不吭,操起筷子在面里搅个不停。

展昭叹气:“吃水还不忘掘井人,端木,我忙活这么半天,你连谢字都没有一个。”

端木翠白他:“为什么要谢你,都是你害我没吃成饭。”

展昭哭笑不得:“又是我?”

端木翠拿筷子敲敲碗边:“真心请人吃饭看戏,为什么事前把坏消息告诉人家?你那样一说,谁还有心思吃饭看戏?总是你小气抠门,把请人吃饭看戏的钱给省了。”

展昭委屈到不行:“那桌子饭你是一口没动,饭钱我可半分没少付。”

“活该!”端木翠撇嘴,心情复苏了那么一点点。埋头吃了两口,忽然抬头问他:“要去多久?”

“什么?”

“就是那个什么西夏东夏。”她不高兴,“要去多久?”

“大人没说。”

端木翠气结:“那你老死在那头,别回来了。”

展昭也不恼:“我会尽早回来。”

“事情由得你吗?”端木翠瞪他,“你连去干什么都不知道。”

“到那里就知道了。”展昭顿了顿,“我会给你来信。”

“不稀罕,不!识!字!”

“端木,不要耍小孩子脾气。”

端木翠不说话了,筷子在面里搅了搅,忽然没头没脑来了句:“那我也去。”

“你不能去。”

“你说了算?”端木翠哼一声,“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你去办事,我去……收妖。”

展昭叹气:“端木,我真的不能带你去。”

“谁要你带,我有手有脚,自己能去。”

“端木,我走了之后,你搬去开封府住,跟先生他们一道,彼此有个照应。”

“不去,我忙,我要去西夏。”

“你就住我的房间,日常跟先生学些东西,聊胜于无。”

“不学,我去西夏。”

“端木!”展昭面色一沉,语气就重了几分。

端木翠委屈:“西夏是你家的,我去转转不行?”

展昭心中一软,语气也随之软下来:“我这趟去,是有要事在身,等同于潜入兴州,何等凶险?收敛形迹尚且不及,哪里能带上你?”

“都说了不要你带。”端木翠烦躁,“都说了我自己能去。”

“西夏是什么地方,你一个孤身女子去到那里,我如何放心得下?”

“那你一个孤身男子去到那里,我就放心得下了?”她非得跟他对着干,还很不客气地揭他老底,“再碰上三个四个姚姑娘,哼……”

展昭哭笑不得,顿了顿才握了她的手:“端木,正经说话。”

“以前也好,现在也罢,哪怕是将来,我总会有许多日子在外不归,缉凶办案,端木,你不可能次次跟着我。”

端木翠咬着嘴唇不吭声。

“我知道你担心我,只是,不要任性,安心等我回来。”

“可是……”

“端木,”展昭直直看进她的眼睛里,“只有知道你好端端的,我才能安心离开。听我的话,搬去开封府住,等我的消息,嗯?”

这样的目光和温柔之下,端木翠纵有一千一万个不情愿,一万一千种脾气,也发不出来了。

“那……”她讨价还价,“如果你真要在那里长久待着,展昭,我是要去找你的。”

“好。”展昭答应得干脆。

睡下时,展昭帮她掖好被角,顺势在床边坐下。

“明儿几时走?”端木翠从被窝底下伸出手来,牵住他的衣角。

展昭微笑:“天交五更的时候,那时,你还没起床。”

“那不及送你了?”端木翠一下子反应过来。

“不要送。”展昭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你若送我,我怕我舍不得走了。”

“才怪。”端木翠瞪他。

“瞪什么?”展昭逗她,“再瞪,眼睛也不会再大些。”

端木翠撇撇嘴,忽地想起什么:“行装都收拾好了吗?”

“还没,”展昭摇头,“回去了再收拾。”

“那早些回去。”端木翠赶他,“早些收拾了早些睡,明日赶路才有精神。”

展昭微笑点头:“等你睡着了我就回去。”

端木翠闭上眼睛:“我睡着了,展昭,你快些回去。”

半晌不见动静,神秘兮兮地睁开一只眼睛,正看见展昭笑意浅浅的唇角。

“哎,展昭,你怎么还没走?”

“你也没睡着啊。”展昭答得理所当然。

“你在这里吵我,我怎么睡得着?”端木翠急了,坐起身来推他,“走走走。”

“好,这就走。”

确实,也该走了。

“哎。”看他真的转身要走,端木翠忙叫住他。

“什么?”展昭回头。

“要不要抱一下?”她笑嘻嘻的,“过了今晚,想抱我的时候,就只能去路边抱木头了。”

“为什么是抱木头?”展昭有点发蒙。

“因为我是端……木……翠啊。”她重点强调了自己名字中间的“木”字,“小时候,我娘叫我小木头。你想我的时候,当然要看木头。”

“哦……”展昭恍然大悟。

他走回床边坐下,故意跟她讨价还价:“那抱石头行不行?土坷块行不行?瓦罐行不行?水缸行不行?”

端木翠没好气:“行,都行。”

展昭笑出声来,伸手拥住她,用力搂了搂:“那不行,还是留着力气,回来抱小木头吧。”

端木翠不说话,埋头在他怀里,忽然低声说了句什么。

“说什么?”展昭没听清。

“没说什么,早些回去,好好睡一觉。”

展昭走了,端木翠反睡不着了。

那句话,她到底还是没敢清楚大声地说出来。

“展昭,若是我不做神仙,会娶我吗?”

话到嘴边怯了场,是怕展昭不娶她,还是终究不敢把“不做神仙”这样的话说出来?

端木翠叹气,翻身,又翻身。也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了蒙眬的睡意。

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里,她被咚咚咚的砸门声给吵醒,开门一看,居然是公孙先生。

公孙策急得满脸是汗,大声向她说着什么,一边说一边挥手。但是她听不见公孙策的声音,只能看到他的嘴快速地张合、张合。

她忽然就分辨出他的口型,他来回反复,说的只是两个字:“西夏。”

“是不是展昭出事了?”她紧张起来,抓住公孙策的胳膊,又问了一遍,“是不是展昭出事了?”

公孙策回答不了她,只是大声地重复着那两个字。

端木翠撞开公孙策就出了门。门外的巷道,像是笼罩着一层雾气,有许多人站在门外,听见开门声,他们动作极慢地转过身来。

她看到一张张熟识的脸,有刘婶的、包大人的、银朱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的、白玉堂的、徐庆的……他们的脸上带着难以言喻的悲伤之色,向她慢慢地摇头。每个人都在说话,嘴唇不停地张合,她听不见声音,却清楚知道他们在说同样的两个字:“西夏。”

“是不是展昭出事了?”她慌慌的,一张口就带了哭音。

没人答她。

“我去找他。”

抬脚想走,却发现足上似是坠了千斤重,低头看时,竟是小青花,死死抱住她的腿,拼命向她摇头。

她不管,她要去找展昭。

也不知怎么的真的就到了西夏,寥落的焦土战场、四处倾折的氅旗、横七竖八的尸体,四周安静得可怕。端木翠一边哭着一边在死尸间翻检:展昭不是说是潜入兴州的吗?他怎么会出现在战场?他不是兵卫,为什么要征战沙场?

恍恍惚惚间,脚下一绊,端木翠摔在地上,前方不远处落着一面氅旗。

看到那面氅旗,端木翠的心中忽然生出不祥的预感,她慢慢地伸出手去,把那面氅旗拿了过来。

这不是西夏或者大宋任何一位将领的氅旗,这是她的氅旗,是她端木营的氅旗。

周遭的呐喊声忽然齐震,端木翠猛然反应过来:这不是西夏,这是牧野!

战鼓擂如山响,旌旗挥蔽了半个天空,端木翠茫然四顾,身后响起戈戟破空的声音。

“将军!将军小心!”示警声唤回了她的清明意识,她忙转过身来。

来不及了,一柄青铜长戈直直穿透她的心口。

耳畔响起护卫兵将撕心裂肺的恸声,她倒在地上,侧脸贴着冰凉而泛着血腥气的泥土,胸前流出的血渐渐在身下渗开,如同一朵盛放的花。

端木翠惊醒之后,便再也睡不着了。

看看时辰,才是四更天的模样,她穿好衣裳,急急往开封府过来。

门口值夜的衙役认识她,先是惊讶后是心领神会地笑:“端木姑娘,这么早?哦,展大人还没走。”

端木翠嗯一声,急匆匆跨进门去。廊道里没有人,只有她的脚步声,轻一下重一下。

展昭的房门半掩着,房内透出晕黄的灯光来。隔着几步,端木翠就听到公孙先生在说话:“这一瓶是金创药,这一瓶是玉露丹,衣裳都带齐了吗?那头冷,怕是还在下雪……”

端木翠推开门,房内的两人齐齐抬头看她。展昭还穿着睡时里衣,桌上的行李都摊放着,床上衣裳摆得左一件右一件的。

“端木!”展昭惊讶地迎上来,“这时怎么会过来?才四更天。”

“睡不着。”端木翠嗫嚅着。

公孙策抚着山羊胡子呵呵笑起来:“理当是睡不着的,来了也好,帮展昭收拾收拾,也省得我这个老人家忙进忙出。”

“偏劳先生。”展昭将公孙策送到门口,轻轻把门关上,尚未及回身,端木翠忽然从后面抱住了他。

展昭先是一怔,继而微笑,顿了一顿,才拿开她的手回转身来:“怎么了?又不开心?我们先前不是说好了吗?”

“说好了什么?”端木翠闷闷的。

展昭笑着将她拥进怀里:“不是让你好好睡,不要过来送吗?”

“睡不着。”端木翠咬了咬嘴唇,侧脸偎着他的胸膛,伸手揪着他胸前的衣襟,一下又一下。

展昭笑她:“真该有面镜子,让你看看自己的模样,像个舍不得人远行的小孩子。”

“我又没送过人远行。”

展昭不说话了,叹了口气,低下头时,正看到她面上的抓痕,伸手轻轻触了触:“是不是做噩梦了?”

“梦又不是真的。”她答得飞快。

那看来是了,展昭失笑:“那再睡会儿。”

“什么?”

“你再睡会儿,我走的时候再叫你。”

展昭并不避嫌,待她躺下后,拉过被子帮她盖上。被褥微温,想是展昭起身未久,端木翠往被子里缩了缩,展昭微微一笑,坐在床边将衣裳一件件叠好。

“以前,也会这样,总要远行?”端木翠到底睡不着。

“是。”展昭点头,“来来回回,都收拾习惯了。”略顿了顿,忽然浅笑,“若是每次离开,都有端木在身边,就好了。”

“为什么?”

“不为什么。”展昭低下头去继续叠衣裳,“以前来来去去一个人,无牵无挂,乐得洒脱;现在突然觉得,两个人也是好的。”

“突然觉得?”端木翠翻了个身,支颐看他,“什么时候突然觉得的?”

“就是刚才,看到你睡在这里。”展昭微笑,声音却忽然变得很轻,“好像……一个家一样……”

端木翠愣了一下,慢慢坐起来。

家?

“展昭,你好像不常回家。”

“是,我少时离家,拜师学艺,然后闯荡江湖,入公门,很少回家。偶尔回去,也是来去匆匆。”

“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有娘,还有哥哥嫂嫂。”展昭想了想,唇角绽出微笑来,“还有侄儿侄女,上次见,皮得不行,现下应该长高些了。”

“这么想家,为什么不常回去?”

展昭顿了一下,手上的动作慢慢停下来:“离家太久,每次回家,娘待我都像贵客,诚惶诚恐,客客气气,唯恐哪处怠慢了。回到了家,反而不自在。倘若能住久些日子,说不定能找回素日一家子人的和气,只可惜,总只那么一两天。有一次离家,娘和哥嫂送了我一程,他们一路上聊些家事,哪家的租该收了,该去给哪位亲戚做寿了,该采买什么,该给孩子添什么衣裳——我插不上话,看他们絮絮叨叨,好生羡慕,似乎自己是个外人。”

“展昭……”端木翠不知该怎么安慰他。

展昭笑笑:“其实没什么,只是有些时候,有些感喟罢了。”

“展昭,如果……”端木翠说得吞吐,“我是说如果,我们是一家人,那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们是一家人……”展昭手上的动作慢慢停下来,他微笑着看向端木翠,“那怕是要用光我一辈子的福气了。”

“你不愿意?”

“我只怕我的福气不够。”

端木翠愣住了,看着展昭,眼泪慢慢流下来。

“怎么又哭鼻子?”展昭抬手给她拭泪,“眼泪沾到伤口就不好了。”

“我想跟你做一家人,展昭,你娶不娶我?”

“娶。”

“福气用掉了也娶?”

“娶。”

“没有骗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端木翠含着眼泪笑出声来,伸出手去搂住展昭,凑在他耳边低声道:“展昭,我一定嫁你,谁都拦不住我。”

横竖是睡不着了,端木翠爬起来帮展昭叠衣服。

这怕是她头一次像模像样地叠衣服,展昭微笑着在一旁指点她:“先摊平了,袖子收过来,依着中线……”

“也不难嘛。”很快就叠好了一件,端木翠很得意,“怪道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原来我也会叠衣裳的。”

“行兵打仗都不在话下,叠件衣裳,能有多难……”话还未说完,门外忽然传来笃笃笃的叩门声,然后是小衙役毕恭毕敬的声音:“展大人,马备好了。”

展昭顿了一顿,才道:“知道了。”

原来不知不觉,已近五更天了。

包袱都打好了,巨阙横在桌上,展昭穿好皂靴,伸手去拿搭在床头的蓝袍和腰带。端木翠抢先一步拿过来:“展昭,我来吧。”

“你?”

“是我们部落的习俗。”端木翠将蓝袍展开,凌空抖了一抖,“展昭,伸手。”

展昭从未让人服侍过穿衣,端木翠也从未服侍过别人穿衣,两人拙手拙脚,穿得那叫一个费劲。展昭失笑:“你们部落的女子可真够累的。”

“又不是天天这样穿。”端木翠帮他把肩上的褶皱抚平,“只有……夫……君远行的时候……”

她拿过展昭的腰带,双手围住展昭的腰:“抬手。”

展昭乖乖抬起手来。

“以前,我带兵打仗,麾下多是部落里的男丁,若是在外还好,在外行军不带家眷。但若是从部落走,起兵那日的早上,就有很多女子嘤嘤而哭。她们为夫君束衣带,低声唱部落的歌谣。我那时只觉得她们婆婆妈妈,即便不到起兵的时辰,也会让兵卫击鼓而催。行军的时候,很多女子都尾随队伍跟出很远……唉,展昭,那时,我到底是不理解她们的心情……”她叹气,低头去结腰带上的扣钩。

展昭低头蹭了蹭她的发顶:“那首歌谣,怎么唱?”

“什么?”

“你们部落的歌谣,临别时唱的歌谣。”

端木翠脸一红:“我不记得了。”

“一定记得。”展昭不依不饶,唇角绽出微笑来,“唱给我听。”

“我唱得不好。”

“展大人!”门外又传来衙役的催行声,“五更天了。”

“知道了。”

展昭叹气,低头看见端木翠笑得促狭,伸手去刮她的鼻子:“等我回来,记得唱给我听。”

展昭不让端木翠送出门,只吩咐了她好生休息。端木翠睡不着,竖起耳朵听外间的说话声音渐渐远去,想着展昭出门的样子,上马的样子,策缰而去的样子……

那首歌谣,到底是怎么唱来着?

那时,她很烦听到那样的歌谣,总觉得女子的嘤嘤哭音,损了麾下战士的士气,每次听到都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那些女子,并不因为主将的气恼或是不喜就停止了歌唱,每一次出征的日子,她们为夫君束上甲带,含着泪低声吟唱。

那首歌谣,到底是怎么唱来着?

她慢慢记了起来。

缶上羹沸,

君子无归,

尝无味。

夜闭窗牖,

君子无归,

独拥被。

荷锄而耕,

君子无归,

望野垂泪。

愿做刀戟眼,

锋刃不加君子背,

愿为摇辔马,

千里负君归。

屈指一算,展昭走了已有七天。

端木翠如展昭要求,住进开封府,还发展出了新的爱好,总去揪公孙策花圃里种着的所谓奇花异草。

“这花怎么个奇法了?”她把花瓣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就差扯下来了,“不就是红色里头带了点点白,哎,公孙先生,这就叫奇花异草了?”

“主子说得甚是!”小青花带着崇拜的眼光看端木翠:还是自家主子见识多啊……

“还有这个小黄花……野地里遍地都是嘛……”

公孙策气得把手中的《世说新语》卷作一卷,砰砰砰地直敲桌子:“野地里的叶片是尖的,这个是圆的,圆的!”

“也差不多嘛,圆的就更金贵些了?哎,这又是什么花?”她好奇地托起另一朵白花的花托儿,看起来像是茶花,白色的花瓣儿密密簇簇的,奇的是每一朵花瓣上都有一抹子淡淡的绿晕,外加一道红条子。

公孙策没好气:“抓破美人脸!”

“抓破美人脸啊……”端木翠感叹,“抓破了有红条子也就算了,这道绿的是怎么回事,美人气得脸发绿了?”

公孙策不想理她:这姑娘是怎么回事嘛,除了展护卫走的那天她表现得很有离情别绪之外,其余的日子怎么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亢奋。看花的时候你就不能愁上眉梢,吟两首哀婉凄恻的词什么的,比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比如“何处相思明月楼”,你净跟我的花较劲是怎么个事嘛……

公孙策决定点化一下她,他放下手中的《世说新语》,换了卷《诗经·国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小青花神秘兮兮地看端木翠:“公孙先生思娇了。”

端木翠一个忍不住,噗地笑出声来,手上的力没使好,居然就把花托儿给拽了下来。抓破美人脸华丽丽升级为扯断美人颈。

公孙策的所谓“思娇情绪”刹那间风消云散。

“你!你!你!”他气得撑住桌子的手臂抖个不停,透过窗扇看花圃中的肇事分子,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端木翠讪讪地笑:“公孙先生你看……这花,一点都不结实……一扯就掉……我还没怎么使劲呢……”

你还没怎么使劲呢,你使那么大劲是要翻天怎的?

眼见公孙策目光不善,隐隐流露出当日在宣平夜斗妖兽的风采,端木翠顿感不妙:“公孙先生,我赔,我赔!”

“你赔!”在公孙策爆发出怒吼声之前,端木翠脖子一缩,溜得那叫一个利索。小青花屁颠屁颠紧随其后,翻过花圃围砖时还摔了个跟头,也不知门牙又报销了几颗。

一人一碗,落荒而逃。

出门时恰好遇到张龙进来,端木翠忙揪住他:“哎,张龙,我问你,开封的花市在什么地方?”

“哦,马行街后头,顺着大路直走,尽头拐个弯就是。”

端木翠应一声,正要跨步出去,忽然又回头,低头看着地下,声色俱厉:“你,老实待着,不准跟我出去!”

小青花开始默默地捻衣角、咬嘴唇、对手指,可能待会儿还会蹲墙角画圈圈。

“端木姐,去买花吗?”张龙看看端木翠又看看小青花,“要不你等等,我把信报知大人之后陪你一起去。”

“又是什么信?”端木翠好奇。

“还不就是宣平天有二日的事情。”张龙皱眉,“这都一连七天了,也不知后头是个什么响动儿。照我说,有什么事要来就赶紧来,就这么吊着算个什么事,嗐!”

这就像整日都喊狼来了,结果一天两天狼都不露面,徒留人心惶惶——还不如赶紧来,让人死也死个明白。

端木翠的脸色有点不对:“那你忙吧,我自己去就是。”

“哎,端木姐……”张龙还想喊她,见她走得急,也只得作罢。

白日的马行街,远不如夜晚那般热闹,端木翠想起方才张龙的话,心底不免烦躁。

这七天来,她每天都能得知宣平的消息。

“一连两日夜如白昼,天有二日……”

“一连五日夜如白昼,天有二日……”

“这都一连七天了……”

端木翠咬了咬下唇,理论来说,如果没有回应,这异象应该很快就停止了,为什么还这么一日日地执拗不休?

思忖间,慢慢绕过了马行街,清淡的花香绕于身周,越往里走越是馥郁,端木翠晃了晃脑袋,把乱七八糟的念头晃了开去,快步向花市内里走去。

“老板,哪有卖茶花的铺子?”

“再往里走走,第三家就是了。”

细数一二三,果然就到了。门楣上大大的匾额,上书“茶花园”三个大字。

其实端木翠是真的不懂什么花的,她装作懂行的样子瞅了又瞅,心里已经晕菜了一半。矮矮胖胖满脸堆笑的老板跟在边上亦步亦趋:“姑娘,姑娘看起来是个内行,想挑什么花?”

“那个……”她清了清嗓子,“给我来一盆……抓破美人脸。”

老板吓了一跳。

她说这话的时候,就跟进了随便哪个饭铺子,嚷嚷“给我来一碟卤水花生”一样来得那么轻易。

“抓、抓、抓破美人脸?”老板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就是那种白的花瓣,上面有条绿道子,还有条红道子的。”

“这花……”老板傻眼了,“小的是听过,但从没见过。”

“什么?”端木翠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说话都开始打磕绊,“这、这、这花,很贵?”

“哪里是贵那么简单啊。”老板给她扫盲,“姑娘,这花是茶花中的极品啊,小的从来都是只闻其名,没见过真东西啊。不是小的打诳语,这整个开封,都未必能找出一株两株来。”

就那破花?

端木翠心里泛起了嘀咕,这公孙先生摆弄的还真的是“奇花异草”?在她看来都普普通通嘛,整个开封都未必能找出一株两株来,嘁!

“那姑娘看看,要不要买盆别的?”老板极力想促成生意。

端木翠果然不愧是将军出身,极其具有杀伐决断之才,但见她目光在四下溜了一溜,最后停留在地上一株最普通的白色茶花身上:“就它了!”

就它了?老板欲哭无泪。

这是怎样的客户啊,开始还以为是个肥羊,那么耀武扬威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到了后来,居然就买了这么一盆……

打个什么样的比方呢,这么说吧,就跟进了珠宝店,开口就要海洋之星,结果店员屁颠屁颠殷勤了一圈下来,人拿了张宣传页跑路了……

老板懒得理会她了,收了两个叮当响的铜板,几乎是用脚把那个盆挪到她面前的。

端木翠兴致勃勃,一点都不在意:“老板,有石绿吗?”

端木翠右手石绿左手胭脂,就在这茶花园里公然造假。彼时“3.15协会”尚未成立,监督举报机制也不给力,打假英雄等亦未上位,种种纵容滋生的土壤,使得端木翠走上歧途毫无压力。她得意扬扬地用指甲揩了一点点石绿,小心地用指腹抹匀在白色茶花的花瓣上。老板在边上看得眼珠子都快脱眶了:她以为这样,就能造出名贵的“抓破美人脸”?

端木翠却做得认真,她打开胭脂盒,胭脂的甜腻味道浮上鼻端,仔细揩抹着花瓣,唇角忍不住绽开促狭的坏笑:这样做当然是瞒不过公孙先生的,只盼先生念她这份心意,不要再摆出那副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身后突然有人唤她:“端木。”

端木翠身子一颤,这声音……

这声音熟悉而又陌生,似乎起自不可名状的遥远之处,但明明近在肘间。

她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声音了?

拿着胭脂石绿的手不可抑制地抖了起来,许多埋没却从未消失的记忆自四面八方迫将过来,潮水般风急浪高,又好像深不见底的漩涡,她是最微小的尘埃,死死攀附着水沫,被动而走,无所适从。

端木翠慢慢站起来,眼底渐渐蒙上一层泪雾。她没有回头,压得极低的声音中还是带着些许难以置信。

“大……哥?”

端木翠回过头来。

杨戬正立在门口,柔和的天光自他身后披入,细小的尘埃在光晕中浮动。也不知是因为眼泪还是天光的关系,端木翠的眼睛涩涩的,一时间看不清杨戬的模样,只模糊看到他熟悉的身形——只那么一个轮廓,她已经止不住眼泪了。

说不清是开心、激动还是委屈、难过。杨戬于她,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亲人那么简单。她过往的岁月,与他有千丝万缕理不清的关联,不管是血雨腥风的沙场,还是漫长悠远的仙家岁月。

他是含威的师长,亦是亲切的朋友,是战场的同袍,亦是可以依靠的亲人……

端木翠含着眼泪笑出来:“大哥。”

矮矮胖胖的老板看看端木翠又看看门口:这姑娘癔症了?干吗对着空气又哭又笑?下一刻,他的眼皮千斤重,他打了个呵欠:是关门的时候了。

于是他迷迷瞪瞪地去上门板,对门卖花种的沈嫂子隔街冲他嚷嚷:“哎,你这个老抠油儿,今儿怎么这么早关门?”

他浑似没听见般,上好了门板,落了闩,闭着眼睛,云里雾里,深一脚浅一脚,终于摸上了床,一头栽进了黑甜梦乡。

端木翠根本没有留意到身边发生了什么,她的眼光一直停留在杨戬身上。

他的样子,几乎是没有丝毫变化的,还是那般意气风发、俊逸出尘。银色发冠、黑色大氅,通体散发着不可侵犯的凛然之气。

他是天神,是战将,也是自己的骄傲。

杨戬向端木翠行了一步:“端木。”

不知为什么,端木翠竟自惭形秽起来,下意识退了一步。

她低下头去看自己。

她穿了件普普通通的翠绿色布衫子,裙边上沾了点泥,想来是在公孙先生的花圃里胡闹时沾上的。早上束发时漫不经心,方才一通折腾,发髻已经有点散了,几缕发拂在面上,颊上还有三道抓痕,浅了些,但到底有碍观瞻。

她不知道自己下巴上还沾了一点石绿。

她原来如此狼狈,杨戬好像一面镜子,把她映衬得手足无措。

杨戬走上前来,目光停在她脸上,伸手触上她面上的抓痕。

“怎么搞得这么狼狈?”

他的声音柔和得很,指腹在抓痕之上慢慢抚过,拂过的地方又酥又痒,继而奇迹般凝成羊脂般嫩滑白皙。

“好了?”端木翠眨了眨眼睛,又是兴奋又是忐忑。

杨戬微笑:“好了。”

他伸手在半空轻轻一拂,半空中波光粼粼,凭空出现了一面镜子。端木翠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似是不敢相信,又伸手验证了一回,这才露出笑靥来,对着镜子里的杨戬展颜一笑:“谢谢大哥。”

忽地心下一动:背上也有伤,能不能让大哥也如法炮制?正想说话,杨戬却突然开口了:“端木,我在宣平,数次以异象召你,缘何从不回应?”

端木翠一愣,目光对上镜中杨戬的眼睛,又迅速避开:“我……我不知道有异象的事。”

杨戬淡淡一笑:“端木,坐下谈。”

坐下?

端木翠这才发觉地上不知何时已多了一张小几案,几上的盘中盛着瑶果,还有一盏细吞口的长颈玉壶、两个玉杯。

端木翠咬着嘴唇坐下来,杨戬坐在对面,轻托衣袖,给她斟上一杯酒。琥珀色的玉液,香气馥郁。

“我们兄妹,好久没有这么坐着喝酒谈天了。”

端木翠嗯一声,伸手拿起酒杯,迟疑了一回,一饮而尽,而后用手背揩了揩嘴角:“谈什么?”

杨戬失笑:“这般喝酒?牛嚼牡丹。”

“谈什么?”端木翠沉不住气。

杨戬深深看了她一眼,酒到唇边,又放回案上。

“瀛洲这帮酒囊饭袋,急急将事情报到天庭,说是冥道生变,温孤苇余作乱,端木上仙舍命封印冥道,与妖孽同归于尽。”

“他们……这么说?”端木翠心中怅然,也不知是高兴还是失望。

“你失去了法力,仙迹在冥道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踪绝,他们会这么想,也不奇怪。”杨戬顿了顿,唇角抹出一丝轻笑,“到底不是自家妹子,他们是不在意的。”

端木翠鼻子一酸,小心地抬眼看杨戬:“大哥找我了?”

“为什么不找?”杨戬轻描淡写,“我有很多个妹子可以丢吗?”

端木翠不说话了。

“以往,天庭不是没有发生过上仙在人间遇险失去法力的事,上界这班懒散之人只凭仙迹寻人,而仙迹在出事的地点踪绝,要找寻起来很是困难。可是真要用心找,其实也不难。”

“而且……”杨戬看向端木翠,“即便是失去法力,只要自己有心,日日上祷于天,这缕回归的孤愿,总会被上界攫取到。端木,你从未做过这样的尝试。”

“嗯。”杨戬说的是事实,端木翠不能否认,她思忖着是不是要找个借口敷衍过去,比如,自己很懒,所以不愿意费事……

杨戬淡淡一笑:“不过端木向来疏懒,上祷的仪式繁复,想来你也懒得为之。既然这样,我来找便是。我在宣平以异象传唤你,夜如白昼,天有二日,一连七日,你都不曾烧符纸回应。”

“都说了我不知道天有异象的事。”端木翠嘟囔。

杨戬叹气:“端木,在你心里,大哥很蠢吗?”

“不蠢……”端木翠瞪大眼睛,不明白杨戬为什么岔开话题。

杨戬脸色一沉:“既然不蠢,就不要在我面前诸多搪塞。你不回应,是因为你怀着一丝侥幸,认为只要不回应,我就会偃旗息鼓就此返回,那样,你就能留在人间了是不是?”

端木翠让他一激,猛地抬起头来,大声道:“是!”

杨戬看着她一脸的倔强,忽地就忆起西岐往事,心中不觉酸楚,语气也放缓了许多:“端木,你实在低估我对你的关心。我们是一家人,不找到你,我如何放心?”

端木翠眼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