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一鸣不断给出的惊喜,钟诚都有些麻了。
所以,在那天钟诚看完这套系统,待李一鸣走后,他就打了个电话给自己的领导。
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他。
“这个小家伙有点儿意思,没想到小小的滨城,还有这样的年轻人。你放手去做,有什么问题,我来给你兜底。”
这是领导的原话。
而有了这把尚方宝剑,钟诚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将“滨城刑侦支队技术革新”的事情上报省厅。
至于李一鸣,钟诚知道强硬的控制并不是一个好法子。
许忠国的能量小么?并不。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看,他和他背后的靠山,实力甚至远在钟诚之上。
但即便这样,一次次地打压这个让他不爽的年轻人,却一次次地被他破局。
钟诚觉得,就这样的一个人,除非给他人道毁灭,单纯的压制有用么?
有时候,钟诚甚至都搞不懂许忠国这人是怎么想的。
李一鸣这么强的能力,拉拢、安抚、利用,哪一种不比打压来得要效果好?
非要惹他干什么?现在李一鸣开始着手找他们的犯罪证据了。
真到了爆发那天,他们又能好过到哪里去了?
钟诚也想看看,若是自己不为他规划,这李一鸣到底能做到何种程度。
即便他把天捅破了,不是还有自己的老领导兜底嘛?
这些事情,钟诚自然是不会跟李一鸣讲的。
两天后,以省公安厅网络与安全处组成的调研小队来到了滨城。
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来考察一下滨城刑侦支队档案科的这套新的档案管理系统。
李一鸣作为负责人,被安排做了接待和讲解。
“这套系统的功能各位领导已经看到了,而它最大的作用,是效率的提高。”
“我这里做了一个统计报表,根据统计显示,在使用了这套系统之后,每一个刑事案件中会节省调阅、归还档案记录时间平均为两个小时。”
调查组的成员听到这个数据,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已然认可。
都是公安系统的人,自然知道案件的侦破与时间是什么关系。
一个案子节省两小时,看起来两个小时很短,但……积少成多啊。
为期三天的调研,他们不仅亲自试用了这套系统,还挨个儿走访了一线干警。
得到反馈无一不是交口称赞。
“听说,这套系统是你无偿提供给滨城公安的?”
“唉,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便将需求告知了几个专门做IT的朋友,一起弄出来的。”
“那么,如果省厅也需要,且想在全省推行的话,不知道李一鸣同志能不能继续发扬一下风格呢?”
调查组的同质半开玩笑地跟李一鸣说着。
“如果只是系统的话,那肯定是没问题的。”李一鸣大方地同意了,但是话锋一转:“但全省推广的话,这个更新和维护的费用……”
“自然不会让李一鸣同志吃亏的。”
李一鸣从未想过,他会因为这套系统而赚钱,但现实却有些魔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