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2 / 2)

往往是钱爱月烧菜烧到半路,会突然想到缺少一把葱或一块姜,此时就得派老阿爷急差,去楼下邻居家借。子烨在暑假期间总是到对面弄堂去和邻居下棋,到了开晚饭的时间,爱月就会说:“阿爷,子烨白相起来像个小孩,不会饿的!你去叫他回来吃饭!”她会忘掉,前一分钟刚刚派老头子切生姜丝,择香葱。爱月是个很贤良的女人,虽然不断给老阿爷安排工作,但在餐桌上她总不会亏待老头子的肠胃,会在大家一开始吃就给他拣菜:“你吃,哦!多吃点,哦!”自从阿爷回到上海,住到家里,她烧菜的分量越来越足,但无论她怎样把分量增长上去,每天晚餐桌上所有盘子都会精光。大家都看得出老头子嘴上说:“够、够了,不要给我拣菜了!吃、吃不落了!”他的眼睛却非常饿。

钱爱月便玩笑着跟丈夫说:“其实你都给他吃他也吃得落!还好是假牙,要是真牙齿,老家底都要给他吃空了。”

“吃福倒好哦,”冯子烨也玩笑地说,“这么穷凶极恶地吃,血压也吃不高,人也吃得瘦骨嶙峋,清清秀秀。我不敢像他那样吃还高血压,大肚皮呢!”他拍了拍凸在衬衫里的好生活的坏结果。

钱爱月有时候问冯子烨:“你听到老头子夜里打呼噜吗?天花板上的电灯线都在发抖!”

“你看得出吗?他年轻的时候是个花花公子!留美的时候好像还花过美国女人!他那时候要这样打呼噜……”冯子烨摇摇头,皱眉苦脸地笑了——对于父亲这方面的事情,想象力失败最好。

不仅冯家的男女主人在背地议论陆焉识,两个孙儿辈的也开始在背后对老阿爷产生了不敬的探讨。

“真受不了阿爷的假牙!一吃饭就听见他嘴里忙来!”学雷说。

那是因为假牙的牙托大出许多,没有真正扣牢在真牙床上,因此每一个咬合,再松开时,假牙托就被带起来,再落回牙床,发出一声“跨拉搭”。咬合连续起来,就是“跨拉搭、跨拉搭、跨拉搭……”

“那种声音像什么?”学锋比划着,“像木拖板打在脚板上,走一步,打一下。喏,跨拉搭、跨拉搭。”

在北京上了四年学的学雷听了妹妹的形容哈哈大笑,用北京话说:“所以阿爷一嚼东西就是满嘴跑木拖板儿!”

有一次兄妹俩谈到阿爷的口吃。

“我发现他不结巴,是装的!我每次问他劳改的事情,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口齿来得个好!”妹妹说。

“训人也不结巴。”哥哥学雷说。他被老阿爷训过话,所以口气耿耿于怀的,“肯定是在里面被打怕了,装结巴。他现在倒满神气,到处训人!”

学锋反驳哥哥,阿爷没有到处训人,只不过听到学雷在餐桌上炫耀自己在单位考英文的时候如何作弊才训他的。学雷的单位是宾馆管理局,要求外语本科生的水平。老头子一听到考官可以被买通就讲起“阿拉老早考试……”学雷嬉皮笑脸顶他,“你不要老是‘阿拉老早’,那是旧社会!”老头子更没完没了,从他父亲办学校的理想,讲到他自己十六岁考取大学……学锋油头滑脑地点头称是,但心里一直不以为然。只要阿爷一纠正兄妹俩的英文语法和发音,他们就嘟哝:“就是因为有阿爷侬一个语言大师在家里,我们谁也不要想学外语了!”

不久学锋也发现了老阿爷训话的喜好。这天老头子走到弄堂口,打算去看婉喻,看见几个中学生扛着扫帚去上学,便上去问:“学校里是教你们扫大马路?还是教你们编扫帚?”中学生回答,学校里每个月都有“学雷锋日”。于是训话开始了:“扫扫地就是‘学雷锋’了?扫地还用到学校去学吗?怪不得现在学生一问三不知,国语外文都一塌糊涂!……”中学生们老早跑了,听他训完话的是几个买菜回家的保姆和老太太。两个老太太飞快交换老花或白内障的眼色——她们都是居委会多年教育培养出来的老骨干,读的报纸和文件不比国家干部们少,报纸和文件给她们制定了语言,因此什么语言属于什么时代,她们一点都不会弄错。在她们听来,这个老头子的语言不仅不属于她们的时代,也不属于她们的群体——被叫做“人民”的大群体。冯学锋刚从自家门里出来,正好看到两个老太太警惕地用浑浊的目光互通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