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2 / 2)

想得美(出书版) 韩寒 1429 字 11个月前

其实以朱一发的工资,在一分钟内决定买个六百多的自行车也不能算不理性。可能是怕再丢,他没有那么草率。虽然理解,我在嘴皮子上还是没饶过他:“这就是你所谓的高富帅的范儿?看来我们只能坐地铁了。”

“坐地铁哪行?下了地铁还得徒步,看不了几家,租个二手的吧。”

“等你租完黄花菜都凉了。”

“做事不要目的性太强,兴许租单车会让你找到一间好房子,还不要中介费。”

“你真会联想,兴许租单车会让你中五百万。”

出了超市,有间修自行车的铺子,朱一发过去问铺边乘凉的大妈哪里有单车出租。大妈说:“你租自行车干啥?”

朱一发说:“找房子,房租到期了。”

“哎呀,你算是问对人了!我楼上那家正有一间次卧要出租呢。”

房子就这么搞定。敞亮,干净,无中介费。

我说:“朱一发,赶紧买彩票,今天你点儿正,五百万等着你呢。”

“作为一个‘逼格’很高的人,我从来不会主动去找运气,只等运气来找我。”

“你的‘逼格’高到脸上了吧。”

5

搬家前一天,朱一发辞职了。

我问他为什么辞职,他说新居离单位太远,睡不了懒觉,索性辞了。

这当然是扯淡。

我第一次听说他单位的时候眼神都直了,不是因为单位好,而是因为那单位给我的印象是每年只在数得着的几所高校招数得着的几个人,能进去的都是大牛,朱一发在我看来显然不在此列。当时我几乎断定他是托关系进去的,所以惊讶这种单位居然也有靠关系的路子。现在,他干净利落地辞职,证明我的猜想破产了。

看来朱一发的水平比我想象的要高。这么说显得我阅人水平有点低,那就换个表达:看来朱一发的水平比他长相显示的要高。

既然他有本事进这单位又有本事出来,对自己的下一步应该有清晰的考虑。不过,他用这么扯淡的解释来敷衍,大概是不愿透露。我知道他是那种在事情板上钉钉之前不喜欢四处张扬的人,他辞职连父母都没告诉,我也就不便多问了。

我们在小区里的烧烤摊上叫了些烤串和啤酒。清凉的夜风拂去残夏的燥热,知了在疏雨里断断续续地鸣叫。随着地上的空酒瓶越来越多,我们的谈兴也越来越浓。朱一发渐渐跟我聊起了小时候:“那会儿骑单车上下学,我骑得快,常常看见前面有个同学。一起走吧,没话说;超过去吧,又怕人家嫌我不礼貌。只好放慢车速,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还怕他回头。”

“屁大的事儿,打个招呼自己先走呗。”

“对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内向的人在面对许多很简单的问题时有多么手足无措。之前的我不是现在这样,那时候,我买东西从来不会讲价,如果早上有事我就会在闹钟响之前自动醒,去ktv从来不唱歌,见了陌生人全身别扭……”

“这些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吧。”我轻描淡写地说。我不把这些当成问题,因为一半以上我也有,我丝毫不觉得它们影响了我的生活。

“单独拎出来,都不算问题,可你如果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挫折和失败,追根究底,正是来源于这种性格特质。在平时它无关紧要;关键时候,就会变成致命的弱点。我去和陌生人聊天,去商场和人砍价,去故意找些事情与人交流,无非是想改变自己的性格特质。不是说这种性格特质不好,而是你需要让自己的性格更有张力。”

“发哥,矫情了哈。”酒喝高了,我有点小晕。我们在一起聊,不正经才是正常,正经就是矫情了。这时,天上莫名打了一声巨雷,把我震醒了不少。

“这其实是个需求和细节的取舍问题。”

“什么玩意儿?”

“比如一场考试,满分是100分,你有一道题不会,丢了20分,别的都会,加一起也丢了2分,考了78分。如果给你重考一次的机会,你是想着先把这20分补回来,还是先补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