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有了轨道才能快速行驶,可轨道却不是有了火车之后才出现的。
实际上在战国时期,轨道的应用非常广泛。
各国基本上都修建了许多的驰道,连接各处城池用来运送物资。
大量的马车常年在驰道上行驶,反复碾压之下就将原本的土路给碾压出来两条与车轮宽度一致的硬地车道。
运送物资的马车只要将车轮一直在放在硬地车道上,就能获得平稳度,能够显著减少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就如同现代车辆走在柏油马路上一样。
而这两条硬地车道,就是这个时代的轨道了。
各国的马车车轮间距是不一样的,因此碾压出来的轨道宽度自然也是不一样。
秦国外出打仗的时候,就深受其苦。
因为车轮宽度不同,秦国的马车车轮上不了别国的轨道上,严重影响到了物资运送的能力。
毕竟都是土路,刮风下雨之后,除了硬化的两条轨道之外,别的路面都等于报废不能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国人自己建造轨道,用木头建造类似于现代火车轨道那边的运送轨道。
甚至于,为了保持平稳度,还在木质轨道下面铺设了枕木!
不能说跟现代的火车轨道一模一样,只能说是八九不离十。
“大王,这四轮马车效用如何?”
“很好。”
“比之前的两轮马车如何?”
“更胜一筹。”
李云泽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那就以这种四轮马车的车轮宽度为定额,将全天下的车轨标准都给改成一样的,从此之后车同轨如何?”
嬴政颔首点头,认为李云泽说的非常有道理。
这边李云泽的话还没说完“以后秦军打到哪里,标准轨道就修到哪里。尤其是西域那儿,沿着祁连山一路修到天山去,可以快速调动物资与人员,一路向西!”
对于李云泽一路向西的战略主张,嬴政也是赞同的。
他也想做个李云泽说的球长。
只不过,相比起往西边打,嬴政更想先行消灭掉关东诸国。
车同轨对于秦国有利,因为现在基本上就是秦国出兵去别的国家境内打仗,所以很快就获得了通过与支持。
至于轨道标准,到是有些争议。
缘由很简单,现在秦国境内的轨道都是以两轮马车的车轮距离建造的,如果改成四轮马车的话,就意味全都要重新修建。
这可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
到了这个时候,嬴政展现出来了自己的魄力。
他表态说“现在用两轮马车是省下了力气,可四轮马车的好处更大。为了以后的长远打算,必须要改!”
有了嬴政的支持,有了赵姬的用印,车同轨之事终于得到了通过。
很明显,秦人的徭役又要增加了。
所谓徭役,就是自备干粮免费给国家干活,毫无疑问的是一种暴政。
只不过这个时代就是如此,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云泽也是出了力气,那就是推广烧砖。
用砖头来修葺轨道,可以节省下来许多的工序与麻烦。
同样的,大规模的使用砖头,对修城建房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秦忙着在各地兴建砖窑,忙着重整轨道的时候,密切关注秦国的关东诸国,也都陆续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圭。
问题在于,他们的大圭礼器就真的是个礼器,因为没有火药!
合纵伐秦
各国的细作还是有点能力的,至少秦王炮的外形轮廓以及铸造用料等方面的资料,还是被打探出来送出了函谷关。
可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如何让这大圭礼器响亮起来,却是无人知晓。
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使用之前要将一包由丝绸包裹的东西塞进炮筒里,之后再塞进去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