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三件套对于李云泽来说压根不算什么难事,之前没搞是因为技术含量太低,担心会被匈奴人弄去。
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发明,很容易被复制,唯一需要的就是思维上的创意而已。
现在的话,匈奴遭到重创,而且听闻内部也开始不稳,李云泽这才将好东西逐渐拿出来。
这支骑兵大名鼎鼎,因为他们就是以李云泽曾经的亲卫队,外加中山国精锐甲骑,以及从南北二军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骑扩编而组成的羽林军。
虽说这次跟着张汤过来的羽林军只有数百骑,可其战斗力却是强悍的没边。
雷被绝望的挥舞手中的利剑,试图抵抗冲锋而来的甲骑。
在被骑枪刺倒在地,无数马蹄践踏而过身死之前,雷被脑海之中最后的念头就是‘他们是怎么入城的?’
羽林军与其余的汉军都驻扎在城外,而雷被等人起事之前就已经派人去封锁了城门。
可现在这支兵马出现在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城门已经失守了。
城门的确是失守了,可却不是被攻克的,而是被盼着立功的郡兵校尉们主动打开的,甚至于前去做监军的苏飞等门客,脑袋早就被挂在了城门口上。
当然了,其内部自然也不缺朝廷的人。
像是淮南王这等反意明显的藩王,朝廷当然是极为重视了。
甚至可以说,从文帝时期开始,就已经暗中不断的安排人手了。
而此时,也算是见证收获的时候。
随着淮南国的郡兵不断反正,随着汉军主力冲入城内,后面的事情就只剩下了一句话。
摧枯拉朽!
羽林军直奔国相府,路上宛如阳春化雪一般击溃了一股股阻挡的乱军,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围攻国相府邸的郡兵,已然是被压制崩溃。
随即就是封锁国相府,大批甲士蜂拥而入,将冲入府中的淮南王门客一一斩杀。
至于刘陵,此时倒是有些意外的不见踪迹。
不过也无所谓了,寿春城此时已经落入了朝廷的手中,城门封锁之下终究是会被捉出来的。
张汤与公孙敖在横尸遍野的街道上相遇,看了眼那些投降的门客们,平静的宣判“大汉律,谋逆者当诛!全杀了。”
随着俘虏的门客在哀求声之中被一一斩杀,志得意满的张汤向着公孙敖询问。
“一起?”
“一起!”
“去王府!”
落榜的司马相如
淮南国横生变故的时候,李云泽正在长安城内翻阅这次科举的试卷。
甲榜那些接受推荐而来的考生试卷,他仅仅是粗略翻看一番。
只要能够勉强及格,那就统计起来按照比例抽取。
这些人注定了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做到万户县令就算是到顶了。
毕竟在科举进行之前,李云泽就安排公孙弘与颜异等人,向众多前来参与科举的考生私下里吹过风,接受勋贵推荐上甲榜的,天生就低人一头。
这种情况下还愿意接受勋贵推荐去参加甲榜考试的,不是能力不行就是人品有问题,李云泽自然不会给他们机会。
他真正关注的,还是来自乙榜的考生。
汉初的时候,知识是近乎于被垄断的。
基本上都集中在大户之家与诸多百家学派的手中。
哪怕是中产之家,想要让自家子弟进学,要么是拜入某个学派,要么就是花费重金请来老师。
真正的平民百姓子弟,除非运气好被某个学派看中得以得到学习的机会。
要么就是如同卫青那般,在勋贵家里偷学旁听。
儒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可他们有教无类的信念,的确是让许多出身贫寒的百姓有了出头的机会。
否则的话,寒门子弟那也得是祖上阔过,留下了余泽方可。
普通百姓想要出人头地,还是得依靠入伍博取军功。
李云泽翻看了许多试卷,这其中最吸引他注意力的有两份。
一份是来自平原郡厌次县的考生,名唤东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