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我都明白。
“上上辈子,我还小的时候,父皇就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治国理念,攘外必先安内。
那时临国屡屡来犯,我父皇接到边关送去的快马急报后,没有急着派兵前去支援边关,而是当晚就下令让影卫们去翻大臣屋顶,杀几个官员。
次日,父皇派钦差使者拿着密诏悄然骑马上路赶往边关,半个月后,钦差使者抵达边关的头一件事就是宣布父皇密诏,当场处斩了两位副将和一位先锋,父皇还命钦差使者将被处斩的三人头颅带回了京城。
钦差使者回京当日,父皇直接将三颗已经干瘪到瞧不出生前模样的头颅扔在了朝廷大殿上,当天下朝,又有两位朝中官员在家里畏罪自杀了,一个上吊,一个在酒里加了砒霜,死状颇为难看。
又过了不到十天,下一封边关急报的内容却与上一封完全不同,前一份是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我方将士伤亡无数,恐撑不了多少时日。
新的急报,却是报喜,说镇守边关的将军带领我军将士更改作战策略,夜袭敌营八面合攻,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遍地伤残。
更重要的是挂帅的将军带伤上任仍能生擒对方将领,我军大胜,士气鼓舞,还准备乘胜追击,将敌人打得再也不敢来犯我朝。
那时我父皇捧着边关送来的捷报高兴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
我觉得好奇,就爬上父皇的膝盖问父皇,为什么只是杀几个副将与大臣就能令我军转败为胜。
我父皇搂着我,将一个多月前,边关挂帅的将军秘密送往京城的急报递给我看,我才知道,原来父皇早就怀疑京中有敌国奸细了。
我父皇虽说做人糊涂,但他却算得上是位好皇帝。就像将军在秘报中提及京中与军中可能有人泄密,而泄密的正是父皇昔日比较器重的那位文官。
父皇的第一反应的确是不太敢相信,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那位文官深受父皇看重多年,父皇甚至有提拔他做大理寺主审官的想法。